第16章 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下) (第1/5頁)
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家杏她們這一代人,有幸同祖國一起成長。她們見證了祖國的變遷,從一窮二白到繁榮昌盛,從封閉落後到開放自信,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她們也經歷了生活的多樣化、社會變遷的飛速化,同時也趕上了科技發展的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祖國在探索中前行,他們在風雨中成長。
何家杏曾經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過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這一代,生在解放初期,雖然落地滿目瘡痍,卻像一顆種子,在戰亂的廢墟中生根發芽;雖然長在困難時期,曾用野菜充飢,對好日子更懂的珍惜,猶如一隻蒼鷹,在艱苦的環境中展翅翱翔;學在特殊時期,經歷停課停學,卻培養了自學的毅力,宛如一朵梅花,在嚴寒的冬日中綻放;工作在改革時期,參與拼搏努力,也曾開創新了的天地,好似一條巨龍,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騰飛;退在發展時期,老驥壯心不已,甘為夕陽再增添魅力,彷彿一座燈塔,在歲月的長河中光芒閃耀不息。
何家杏覺得:學習是最可貴。最有趣的生命力,也是最活躍的創造力。但是,在教師工作的實踐中,她切身體會到了什麼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僅僅擁有“一桶水”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呀。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她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只有堅持不懈的學習,才能‘唯有源頭活水來’,也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需求。
何家杏的學習經歷雖然跳躍,但卻充實。她邊實踐邊充電,知識結構不斷完善。十年教育工作的實踐讓她明白,一桶水難以培育出好花朵,必須開掘長流水的源頭。於是,34 歲的她參加了成人高考,再次升學,進入省教育學院深入學習教育管理專業。難忘那年九月初,三十而立的她又讀書了。她就像吮吸甘露的春筍,根基越發茁壯,枝葉舒展,展現出嶄新的面貌。
地處郊外的“晉陽省教育學院”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樹林之中,它的前身是“晉陽省教育幹部學校”,總建築面積達七萬多平方米。這裡環境清幽,綠樹成蔭,是一個讓人感到寧靜與舒適的地方。然而,這個校園還有著一些獨特之處——年輕的往往是教師,而年紀較大的則是學員。這種奇特的現象源自於特殊時期的歷史背景,但也正因如此,校園裡充滿了別樣的活力和氛圍。
何家杏所在的教育行政管理班的班主任老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比何家杏整整小了一輪,但他的學識和人品卻讓同學們深感敬佩。儘管年紀輕輕,他卻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華和敬業精神,贏得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可和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