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人,要挾各團體具函,分赴各埠,大肆運動,仍欲在南京自行召集國會,破壞《約法》第五十三條,經程都督切實勸諭,仍不肯實行解散。”[23]實則歡迎國會團乃國民黨中激烈派如何海鳴、尹仲材等“南方一部分人士所提倡”,孫、黃及國民黨本部“並未與聞”。[24]孫中山不但沒有參與歡迎國會團,而且據《大公報》報道,他對歡迎國會團的主張並不贊同,曾在1月中旬密電袁世凱,提出應對辦法,略謂:“此項團體並非有破壞現狀,實系特別注重將來之憲法起見,請大總統即以將來憲法問題訂明意見,預行宣佈,則此項團體即可無形消減;若必強迫解散,則恐反對大總統之嫌疑愈深,風潮必益激烈。”[25]
由於國民黨在其時正在進行的國會議員選舉中形勢大好,歡迎國會團忽然出現,引起袁世凱高度緊張,特別是“其勢力漸次擴充,重要人物加入該團者亦復不少,聲氣所加,有向北趨進之勢,總統睹之,如眼中刺,殊為注意”。[26]據《順天時報》報道,1月13日下午,“曾有重要人物面謁大總統,關於此事覘大總統之意見”。[27]此“重要人物”很可能就是孫毓筠,因為根據《神州日報》所登《總統府日記》,當日“孫毓筠到府請謁,並呈條陳一封”。[28]同日,大總統“特召趙總理至府開密會議”,“參預者惟梁秘書一人”,所議大略:“一、對於該團體必須速即設法解散,以免有礙正式國會之成立;二、對於鼓吹遷都之激進者流,必須急行設法取締,免搖國本。”[29]1月16日,總統“以上海何海鳴、詹大悲、戴天仇諸人發起歡迎國會團,派人四出運動國會當選議員遷移開會地點,以避軍警干涉,實為分離南北之危機,雖經孫少侯(即孫毓筠——引者)通電各省取消此議,然尚有大張旗鼓之勢”,故又約見趙秉鈞、梁士詒、段祺瑞諸人,“在府秘密會議”,商討應對辦法。[30]1月19日,袁世凱決定派人到各地方,採取“和平勸散辦法”,謂:“此項團體系純為反對本總統一人而發,若遽強迫解散,不惟愈增惡感,而本總統心跡益難表白,擬先由勸慰入手。”[31]1月20日,袁世凱電飭江蘇都督程德全,“秘密調查該會中人物,並如有異才,電召北京,任以重職;或先由軍警解散,倘伊等不肯解散,即當捕獲,以內亂罪論”。[32]
1月21日,國務院接到“大總統特交議定對付上海歡迎國會團之辦法一件”,交各國務員討論。內容略分四項:“(一)調查該團員之才具優長者,召其來京,或在各本省分別錄用;(二)分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