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奪取了齊國政權的,是田陳氏。
齊國原本也是蠻夷。他們的始祖姓姜,屬於羌戎,是諸羌而非諸夏。齊國的受封之地,則在東夷,而且是殷商的老窩。姜太公到了這裡,也沒像周公的兒子伯禽到了魯國那樣,要“變其俗,革其禮”,反倒“因其俗,簡其禮”,而且“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也就是說,姜太公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把西戎、東夷、殷商(工商)、姬周(農業)這些不同的文化都結合起來,走上了獨特的發展道路。
這就是齊能夠大國崛起的秘密。[36]
所以,齊魯雖然是近鄰,但兩國的作風和傳統,卻大相徑庭。魯國實行的是公族制,齊國實行的是卿族制。後來取代齊君的,就是卿族田陳氏。
田陳氏的始祖名叫完,本是陳國公子,由於國內動亂而投奔齊桓公,從此落戶在齊,稱為陳氏,也叫田氏。陳和田,在當時讀音相同,一回事。只不過春秋稱陳,戰國稱田;《左傳》稱陳,《史記》稱田,因此不妨稱為田陳氏。
那麼,田陳怎樣取代姜齊?
和平演變。
演變其實是政變,這跟魯國是一樣的。只不過,三桓化公為私,田陳則收買人心。這件事至少在景公時代便已開始。齊景公是個貪婪的人。當時齊國民眾的收入,三分之二要交給公家,留給自己的只有三分之一。結果,景公的國庫裡,糧食多得吃不完,生蟲長蛆;衣料多得用不完,破爛腐朽。老百姓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凍餒倒斃於路途。齊國的刑律又苛嚴,民眾動不動就會被砍腿砍腳,以至於“國之諸市,屨賤踴貴”,鞋子賣不掉,假肢買不著。
田陳的氏室,則反其道而行之。老百姓來借貸,他們用特製的大容器多給;收租、收稅、收貸,則用法定的小容器少收。從山上採購木材,從海邊採購魚鹽,進價是多少,賣價也是多少。如果民眾家庭困難,他們還會給救濟。
這就不僅是讓利於民,而且是普施恩惠。難怪齊國的民眾對田陳氏室,會“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田陳在齊國,簡直就是“人民的大救星”。
所以,齊景公九年(前539),出使晉國的齊國政治家晏嬰,才會對晉國政治家叔向說,國君既然拋棄自己的子民,他們就只能到田陳氏那裡去。我不保證將來陳家會不會得到邦國。但我們齊,肯定已經是末世了。[37]
然而齊景公卻似乎並沒有多少警覺。反倒是田陳氏的第五代掌門人陳桓子,聽從晏嬰的建議,把自己從內亂中獲得的資產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