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結界科學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這卻可以給後世子孫打一個範,特別是燒製精緻的陶俑還要用鉛上釉,意味著需要耗費掉龐大的人力和物力,說的不客氣點,製造這些陶俑而被打發去挖土、燒炭、砍樹、輸木而死的奴隸指不定比獻祭掉的還多。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生產力和生產技術足以支援的時候,那麼陶俑就會因為自下而上的模仿和逾越而不斷擴散下去。尤其是從他開始強行將以俑替殉這種做法與天子特權綁在一起的時候,宗室貴族也不會有任何意見。
他們要的不是真的要奴隸去祭了,而是特權,用人當犧牲不過是特權的一種表現,而子受給他們更大的特權,更大的區分,他們自然不會反對這個政策。
同時,還需要禁止諸侯用陶俑為殉,不僅可以壓制四野諸侯在製陶業這類手工業上的發展,也不至於引發貴族們對於廢止活祭的反對,自上而下的禁止,哪有自下而上的模仿阻力小呢?
要逐步改變活祭的習俗,根本不需要什麼所謂的金手指,只需要真正腳踏實地的從基礎開始,這種方式可比什麼金手指、什麼所謂的強者不服就殺的中二發言更為徹底,且更加能夠滲透到諸國。
到了禮崩樂壞之時,用陶俑祭祀才是流行,才是高貴,用人殉就會變成野蠻和落後,長此以往,最終活祭的事情有望在他孫子那代徹底消失,如果農業發展不順利的話,也可能在曾孫子那代消失。
只是此時沒人想到的子受的思路,沒有任何貴族能夠意識到他的目的不是為了捍衛商王的權威,有別於貴族,而是從一開始,這就是為了慫恿後人逾制而創造。
別說以此時的貴族諸侯的見識,就算是幾千年後的封建集權王朝都不會有任何臣子能夠想到皇帝會制定一個就是拿出來讓人逾制的政策,這種倒著長的政策樹,根本沒人想得出來,至少正常人是絕對想不到的。
如果成周繼續活祭的話,那後世可就有話說了,畢竟歷史上的周也是抄了商的活祭制度來的,而且變得更加嚴密,發掘的兩週人殉坑葬數不勝數,遠勝於夏商,特別是在禮崩樂壞還不徹底的春秋初期,那可真的是有沒有資格人殉的都在搞人殉。
至於說以俑代殉這個事情,是秦國搞出來的,當然,孔子聽說之後的反應就是:始作俑者,其無後呼!(你拿人俑糊弄祖宗,不怕後人糊弄你?)。
但是,這種說法顯得過於不仁,又悖自孟子以來的儒家核心思想,因此,有人洗白為孔子的意思是第一個做陶俑的人,那麼後來的人就會跟著學了或者你看做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