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向陽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彧問:“廣州學塾建造進度如何?共有多少學子, 需多少夫子,多少課本?”
“起奏陛下,廣州府共建學塾一百七十二所, 大多已經建成。目前已有五千六百四十七名學子報名,初略估計需夫子三百人左右。課本數量待八月報名截止期後才能確定。”王啟說。
蕭彧又問:“到九月開學,尚有三個月時間, 交州能否完成學塾統計與修建?”
王啟略一遲疑:“問題應當也不大。只是頭一批學子數量恐不會多。”
蕭彧說:“如此也可, 便勞煩王大人去安排了。”
“臣遵旨!”
蕭彧看著站在王啟身後的一排王家子弟,說:“這些都是愛卿族中才俊?”
王啟回頭看了一眼:“正是。請陛下考校。”
蕭彧看著那群人,一共九個人, 從十幾歲到三十幾的都有, 都一表人才,不由得笑道:“王家子弟果然都是芝蘭玉樹,歡迎你們來番禺。可願意在我朝中效力?”
年紀最大的一個上前跪拜:“王家子弟願為陛下效力。”
蕭彧笑著說:“不用跪拜,起來吧。尚書大人應當也與你們說過我這裡的規矩了, 我不喜這些禮儀。都說說自己喜好與擅長, 從前在京中可有任職?”
蕭彧並不問他們九品中正的品階,只問他們的喜好與特長, 有什麼工作經驗。
這些人除了年紀最大的王霖擔任過著作郎外,餘者皆未出仕,王啟算是身居高位了,可見太原王氏在安國也不怎麼得勢。
蕭彧說:“正好, 我朝中正缺著作郎, 便由王霖來擔任吧,歸禮部管。其他幾個便都由王大人安排去學塾先擔任夫子吧, 待明年三月選拔考試時再與其他學子一併考校。”著作郎便是史官。
這個結果不僅令王家子弟十分意外, 也令王啟很意外, 他以為朝中如此缺人,他王家子弟都是才俊,隨便都能撈個官做,沒想到蕭彧竟然讓他們直接去當夫子。
王啟也不好說什麼,只得說:“臣領旨。”
王啟帶著族中子弟離開的時候,蕭彧說:“王大人留步。”
等其他人都離開之後,蕭彧才說:“王大人是否有些疑惑,我為何讓你族中子弟去當夫子?”
王啟低下頭:“臣不敢妄測聖意。”
蕭彧說:“王家子弟都是才俊,然世家子弟自小錦衣玉食,不知真實的民間生活,所以我想讓他們都先去學塾中體驗一番廣州民生,如此才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