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何承天 (第1/2頁)
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基本資訊:
何承天,公元370年至公元447年在世,東海郡郯縣人,別名何衡陽,身份為南朝天文學家、無神論思想家、音律學家。
2.生平經歷:
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入仕,擔任南蠻校尉桓偉的參軍,後投到劉裕的謀士劉穆之門下,追隨劉裕軍事集團。劉宋建立後,先後成為輔政大臣謝晦、劉宋名將到彥之的幕僚,二人謀反或兵敗後,何承天皆被免罪,反被宋文帝重用。劉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被貶為衡陽內史,後又回朝擔任著作佐郎等職。晚年因與謝元互相攻訐,被革去功名,罰為白衣領職。元嘉二十四年,朝廷任命其為廷尉,因提前洩露旨意被免官,同年病逝。
3.主要成就:
1.天文學:
受舅舅徐廣影響愛好天文歷數之學,在其“七曜歷”基礎上,結合自己40年實測結果,編撰《元嘉歷》。提出“月食衝法”確定冬至日位置,改革漏刻,使春分秋分漏刻同一長度,還提出“歲差”理論,其赤道歲差每一百年西退一度的結論比前人更準確。
2.音律學:
針對“三分損益十二律”不能還相為宮的問題,發明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
3.哲學思想:
著作有《達性論》《與宗居士書》《答顏光祿》《報應問》等,運用自然科學知識,批判“神不滅”的唯心主義理論和因果報應說,宣揚無神論。
《達性論》
作者及著作背景
《達性論》是由何承天所著。在當時佛教思想盛行的背景下,佛教徒宗炳寫了《明佛論》,把有生命的東西都統稱為“眾生”,以此來論證“因果報應”以及“六道輪迴”等佛教的相關理念。何承天作為無神論思想家,針對這樣的情況創作了《達性論》,用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
核心觀點闡述
何承天在《達性論》裡提出,人應當是天地萬物的中心所在,是不能和其他生物一同被歸為“眾生”這一範疇的。他覺得天地與人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共同促成了世間萬物的存在。人所稟受的氣是清和的,而且人的“神明”相較於其他生物來說是更為高超的。人的生與死是自然的規律,也就是“生必有死,形斃神散”,所以佛教所宣揚的“六道輪迴”是完全沒有依據的,是一種虛妄之談。對於其他生物,何承天認為只要人類在取用它們的時候做到“取之有時,用之有道”,那麼這種取用的行為就是合乎仁義之道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