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二、六軍團的行蹤 (第1/7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通訊聯絡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李德、博古、周恩來,沒法瞭解戰局的全部真相。而且形勢在不斷變化,剛剛收復的阻擊點很可能馬上失守,剛剛突圍而出的部隊很可能又陷入重圍。他們也都擔心,在這變幻難測的形勢後面,可能隱伏著想象不到的後果,出現更為嚴重的局面。
李德已經失去駕馭全盤的能力。這時,他才知道,率領八九萬大軍在敵人重重阻攔下遠征,與慕尼黑巷道上的街壘戰是兩回事,跟他在伏龍芝軍事學院課桌前的圖上作業,更是天壤之別。
即使在短暫的睡眠中,李德也未曾得到安寧。只要一閉上眼睛,他面前就出現一幅漫無邊際的地圖,恍惚中看到地圖上出現的田野河流和山丘。標示著戰爭實況的紅色、藍色箭頭交錯在一起。他苦苦思索,想弄清這些藍箭頭可怕的含義。他還歷數了歷史上許多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遠征,想從中找到某種借鑑。
現在,李德把一切希望和全部熱情寄託在與二、六軍團會合上。越快越好!
紅軍減員雖大,但大都是出征前的新兵,紅軍主力仍然保留著,仍然是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
可是,二、六軍團此時在哪裡呢?
紅六軍團是紅軍主力兵團之一,也是在二、六軍團會合後組成二方面軍的主要組成部分。六軍團的轉移,是臨時中央和中革軍委吸取了鄂豫皖蘇區,四方面軍戰略轉移的經驗。
當時人們所想,與後來經過“清算錯誤路線”之後的歷史記載是很不一樣的:
史載:
1932年7月,蔣介石調集二十六個師又五個旅共三十餘萬人,對鄂豫皖蘇區發動了第四次圍剿,當時擔任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的張國燾,始則採取堅決進攻的錯誤方針,繼則實行退卻逃跑,於10月率紅四方面軍主力向外線轉移,實際上放棄了鄂豫皖蘇區;12月,紅四方面軍翻越大巴山,進入川北地區。
1933年2月,中共川陝省委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先後成立,川陝蘇區初步建成。爾後,紅四方面軍採取“收緊陣地”的方針,經過四個月的作戰,粉碎了四川軍閥田舜堯會同楊森和劉存厚等部對川陝邊根據地的三路圍攻,殲敵一萬餘人。接著紅四方面軍舉行了儀(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三次戰役殲敵近兩萬人。
1933年10月,四方面軍與川東遊擊軍會合,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這時紅四方面軍發展到八萬人。
1933年12月至翌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