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官僚政治 科舉 (第3/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大門。因此學術界往往將隋煬帝設進士科,視為科舉制度之始。[21]
事實證明,進士科設計正確。明經科考儒家經典,進士科考時務策。前者只要死記硬背,後者卻要真才實學,難怪當時便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22]
然而唐人對進士科卻是趨之若鶩,因為進士科的時務策比秀才科的方略策好考(不必在通曉時事的同時還要引經據典提出對策),錄取比例卻只有百分之一二。因此進士及第就是既有可能又有面子的事,豈能沒有吸引力?
何況進士前程遠大,是高階官員的候選人。當然,按照唐代制度,透過了禮部的考試只是及第,吏部還要再考。透過吏部考試獲得“春關”以後,才可以“持證上崗”正式成為官員。但那飛黃騰達,已是指日可待。
因此及第的進士萬眾矚目,他們自己也志得意滿。除了用泥金帖子向家人報喜,拜謝考官參謁宰相,出席名目繁多不計其數的各種宴會,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杏園探花。唐人以杏花為科舉的吉祥物,因此每每指派及第進士中最少年英俊的兩個人為探花郎,騎馬巡街探訪名花。探花在明清成為狀元和榜眼之後一甲第三名的通稱,來歷就在這裡。[23]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03W1.jpg"/>
長安城的花街柳巷,當然也對這些新貴敞開大門(同時收費也加倍)。於是鶯歌燕舞之時,傳杯換盞之際,偎紅倚翠之中,一個新的官僚集團和社會階層便悄然誕生。
這一切,後來被唐代詩人孟郊概括為兩行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24]
至於那些落第的舉子,除看破紅塵和財力不支者外,大約也只能年復一年地繼續考下去。這對於他們個人自然是不幸,對於帝國卻是大幸。因為這些有可能成為不安定因素的讀書人,或者已經為其所用,或者只能在考場蹉跎歲月,根本成不了氣候。難怪一位名叫趙嘏(讀如古)的唐代詩人會這樣道破天機: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25]
實際上唐太宗恐怕也正是這麼想的。據說,他曾在一次放榜時悄悄來到端門,看著新科進士一個個從榜下走過,心中竊喜的他不禁脫口而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26]
彀讀如夠,圈套或牢籠的意思。
唐太宗當然可以得意。因為不僅天下英雄,就連五湖四海蠻夷戎狄,差不多也都入了他的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