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用戰爭才能摧毀不平,只有用戰爭才能制止戰爭?
在湘江兩岸,在戰火紛飛的戰地上,戰士們掩埋了戰友,又投入浴血搏鬥。他們懷著怎樣的悲傷、憤恨、痛苦、希望、信心和激情嚮往著未來的勝利啊!
必須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這不是個人的權力問題,也不是個人的榮辱問題,而是事關全軍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鬥爭,必須爭取,必須講求策略以達目的。英明,是一種多方面權衡利弊尋求制勝之法的藝術。
此時,毛澤東的心境非比尋常,他跟賀子珍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她沉陷在失去孩子的哀傷裡;而他,卻從這種哀傷中掙脫出來,把目光投得更遠,想得更開闊。
“潤之,聽說不久就能跟二、六軍團會合了,”賀子珍把挎包理好,放在軍毯下權作枕頭,“但願這個孩子不再生在半路上。”
“大約還有幾個月?”
“兩個月吧。”賀子珍說得不太肯定,的確,她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分娩。
毛澤東又點上一支菸,他不能告訴賀子珍,跟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將會成為泡影。為了孩子和妻子的安全,他應該贊成與二、六軍團會合,那將給她一個分娩的安定環境。可是,不能,那將使全軍陷入絕境。
此時,毛澤東的思路已經越來越清晰了,他的理智與感情已經融為一體。“不能與二、六軍團會合,那是一條危險的路,是一個陷阱,必須改變這個目標,必須扭轉這個航向,把李德、博古手中的舵輪奪過來,讓幾經風浪即將觸礁沉沒的航船,駛向勝利的彼岸……”
毛澤東從馬袋上驀然站起,在屋中踱步。這需要進行耐心的說服工作,王稼祥已經從錯誤路線中分化出來了,洛甫也已開始分化。不過,要戰勝那些人,還需要得到更多同志的支援,需要更多同志的覺醒。但是,毛澤東的這個決心不能跟賀子珍說。
賀子珍卻以為丈夫在為她即將到來的分娩的處境焦慮。
面對成千上萬年輕戰士的死亡,再憂慮一個嬰兒的新生,這種生與死的強烈反差,正是人類在戰爭觀念上的一個難題。
毛澤東在思考準備奪取一個決定性的轉機之後,忽然想到必須安慰妻子幾句:“車到山前終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毛澤東緊靠賀子珍坐在草鋪上,“世上沒有闖不過的險關,也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古人都能做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難道我們革命者還能讓憂愁壓倒嗎?好了,該睡了,明天一早,就可以領略越城嶺的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