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9/20頁)
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想表現得嚴肅冷靜、品行端正,以不辜負他們老師用“您”這個他們還不習慣的稱呼同他們說話,而且他們回想起才離開不久的拉丁文學校,他們至少已經像個初進大學的學生看待高中生那樣趾高氣揚,深表同情,但是他們的頑童本色不時會突破矯揉造作的尊嚴,要求冒頭。到了這種時候,宿舍裡就會響起頓腳聲和男孩的粗野的謾罵聲了。
對這樣一種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來說,觀察下面那些情況應該是很有啟發、很有意義的:在最初幾周的集體生活過去之後,孩子們就像一種正處在變化中的混合物,其中有動盪不定的雲朵和雪片在凝聚,重新分解,另外組合,直至出現一定數目的固定形態為止。在克服了初期的靦腆,相互比較熟悉之後,開始了一陣到處找尋的浪潮,一個個小圈子組成了,相互要好和相互敵視的情況冒出來了。同鄉之間和老同學之間很少能聚合一起。受到一種追求多樣化、追求互補長短的心理的驅使,大多數都另找新交。城裡人去結交農家子弟,山裡人去結交平原人。這些年輕人猶豫不決地逐個試探,除了平等的意識之外,出現了希望不受外人干擾的要求。有些孩子同時第一次擺脫了稚氣,萌發了自己的個性。一些無法形容的小小的鐘情、傾心和爭風吃醋場面出現了。它們發展成為友誼聯盟和公開的、頑固的冤家對頭,各有各的歸宿:或是交往親暱、相約散步,或是激烈扭打、毆鬥。
漢斯表面上沒有參與這種活動,卡爾·哈墨爾曾明顯而熱烈地向他表示要同他好,他卻吃驚地退縮了。接著哈墨爾馬上另找一個斯巴達室的同學做朋友,漢斯仍然是孤零零一個人。一種強烈的預感使得他的視野中幸福地出現了充滿渴望色彩的友情國土,潛移默化地將他吸引過去。可是一種羞怯心理又使他畏縮不前。因為他童年過的是要求嚴格、沒有母愛的歲月,他缺乏與人接近的才能,對於一切表面熱情的東西他都感到厭惡,何況還有那種男孩子的傲氣,最後是討厭的功名心。他不像路丘斯,他確實想多學點知識。但是他又同路丘斯一樣,對於會妨礙他學習的事,一概棄而不顧。因此他堅持埋頭用功。但每逢看到其他人享受友誼之樂,內心不免嫉妒和羨慕。卡爾·哈墨爾不是合適的物件,可是如果另外任何一個人前來設法使勁拉攏他,他是會樂意順從的。他像個靦腆的姑娘似地坐著,等待著,看看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來找他,一個比他更強、更有勇氣,能打動他並迫使他走上幸福之路的人。
因為除了這些事情以外,功課很忙,尤其是希伯來文,所以孩子們覺得最初的一段時間過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