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體系與上黨 (第1/7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野利經臣本來在山下日子過得好好的,聽聞邵樹德領軍南下,要到橫山巡視後,立刻離開靈州,回到了山上,陪著他一起走了好幾個寨子。
“此劍不錯。”野利經臣趕來後,邵樹德抽出一把鋒利的短劍,說道。
這是野利氏工坊打造的,一共三百把,售賣給朔方軍。有的騎兵習慣將劍當做副武器,因此供軍使衙門便採購了一批,一共千餘把,主要面向私人採購。
野利氏工坊特意挑了五把最好的劍獻給邵樹德。
邵大帥也不客氣,直接收下了,以後可以拿來賞賜勇士。
“茶山鐵礦,得天獨厚,打製出來的劍就是不同凡響。用關中或河東鐵料打製的劍如何?”邵樹德問道。
“多有不如。”野利經臣不知道邵樹德想問什麼,如實答道。
“為何呢?”邵樹德追問道。
野利經臣答不出來了。
邵樹德嘆氣,只有技能,沒有理論,這有屁用。
當然他也不懂理論,肯定是茶山鐵礦成分含量有些特殊,後世西夏用這個鐵礦製造的夏人劍就很出名。
不過問這個問題,也確實難為他們了,於是果斷打住。
“有沒有想過做其他鐵器?這兩年寬裕了一些,幕府營田司在採買鐵質農具,目前要五萬件。都作院忙著打鐵甲,沒空做這些,某已讓魏氏鐵匠鋪試製百件,若堪用,便先買他五千件,租給民人。”邵樹德說道。
說是租,其實與牛一樣,就是分期付款購買,每年秋收後給粟麥就行。
鐵質農具與牛耕,歷史太悠久了,但就是普及不起來。別說現在了,即便社會發展到明清時期,仍然沒有完全普及。
如今河流邊的水澆地,使用的曲轅犁,成本驚人。耕旱地的百姓為了保墒,棄用了曲轅犁,用直犁。但無論哪種,成本都不低。
這兩年幕府算是有了一點積蓄,於是邵樹德打算打製一些鐵質農具,諸牧監也在招募人手,從小馴養耕牛,爭取進一步普及牛耕和鐵質農具——別笑,靈夏牲畜多,但耕牛真沒完全普及,可想而知中原是什麼情況了。
“魏家哪來的鐵?”野利經臣有些疑惑。
魏氏就是嵬才氏,給供軍使衙門打製軍器多年,算是有了一些積累,規模不小了。
“魏氏鐵匠鋪已從夏州遷往靈州,向幕府交錢,開採賀蘭山中的鐵。”邵樹德說道。
說是交錢,其實很少,象徵性的。但也有條件,邵樹德要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