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伴隨著鯤鵬飛船的軌道發動機隆隆作響,和天宮3號相對距離也開始拉近,空間站的形態漸漸清晰了起來。遠遠看去,整個天宮3號就像一個由12條邊組成的鏤空型的灰白色長方體。她光禿禿的,和傳統印象中插滿巨大太陽能帆板的空間飛行器有很大的區別。
這不僅是因為太陽能帆板會遭到星際塵埃的汙染,需要定期清理。更是因為這些巨大的帆板在與星際塵埃碰撞的過程中,會像空氣剎車一樣給空間站減速。因此,這個時代所有的航天器都放棄了太陽這個取之不竭的能量源,轉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池RTG。
距離繼續靠近,組成每一條邊的圓柱型主艙段已經清晰可見。這些主艙段的長度都驚人地一致,拼接出來的空間站框架有種莫名的規則感。
但作為整個空間站的總設計師,陳飛宇很清楚,這些主艙段規整的尺寸並不是追求所謂的規則感,而是受運載火箭最大發射尺寸和重量影響下的結果。
天宮3號空間站越來越近,在構成空間站結構的主艙段上,橫倒豎臥拼接著的任務艙段逐漸顯現了出來,這裡邊除了用於對接和太空行走的氣閘棧橋,更多的都是RTG艙段。
整個空間站所有的白色艙壁上,都或多或少地附上了些灰黑色的痕跡。看上去就像整個空間站被人用泥漿潑過一般,髒兮兮的。這是空間站穿行在密佈星際塵埃的空間站產生的後果,也是整個空間站遠遠看上去是灰白色的原因。
不僅如此,大量星際塵埃會對空間站產生緩慢的減速效果。若不是空間站軌道維持發動機夜以繼日地工作,即便沒有太陽能帆板,她也難逃墜入大氣的命運。
當這數個足球場大小的長方體結構將整個視窗填滿的時候,天宮3號之所以被稱為太空工業空間站的原因也就清楚地揭示了出來。
在這個鏤空型長方體的內部是組裝區,數十條機械臂和上百名航天員正圍繞著一個還看不出總體形狀的空間飛行器工作著。實際上,所有重量超過200噸的空間飛行器都是在太空工業空間站裡組裝,再由入軌推進器投放的。
像天宮四號這樣的太空工業空間站,在近地軌道一共有三座。分別是北美的“伊甸園號”、歐洲的“萬神殿號”、以及SPACE-X公司的“加百列號”。
鯤鵬飛船在姿態發動機的推動下,緩緩靠近空間站對接棧橋。舷窗外縱橫交錯又沾著塵埃的艙段、張牙舞爪的機械臂以及焊光閃爍的組裝區。這一切組合在一起,出現在近地空間中,都給人一種未來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