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前後方的嚴重分歧 (第2/6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月20日,中央機關報《鬥爭》發表《伍豪啟事》,指出這是“國民黨造謠誣衊的新把戲”。2月下旬毛澤東也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名義發出佈告,指出:“這顯然是屠殺工農士兵而出賣中國於帝國主義的國民黨黨徒的造謠汙衊。”
1932年3月中旬,三軍團從贛州撤圍之後,集結在贛縣江口地區。周恩來到江口召開蘇區中央局會議,總結圍攻贛州的經驗教訓,討論今後紅軍的行動方針。會議決定紅軍主力向北發展,夾贛江而下,並以紅一、五軍團組成中路軍(後改為東路軍)以三軍團、紅十六軍等組成西路軍,分別作戰。
1932年3月30日,率東路軍行動的毛澤東致電周恩來,提議東路軍“必須直下贛泉,方能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時局”。並告以漳州易守難攻。
1932年4月4日,中共中央機關報《鬥爭》又發表了題為《在爭取中國革命在一省數省的首先勝利中,中國共產黨內機會主義的動搖》的長篇文章,把黨內的正確思想以及對左傾冒險主義持懷疑和抵制態度的同志,一概斥之為“右傾機會主義”,因而號召全黨要加以“最堅決的無情的鬥爭”。
4月10日,紅軍東路軍攻佔龍巖。11日,毛澤東王稼祥致電周恩來,通報戰況和下步行動,說:龍巖勝利原因是為團結兵力,攻敵不備。
4月14日,臨時中央發出《為反對帝國主義進攻蘇聯瓜分中國給各蘇區黨部的信》,信中指出:“右傾機會主義的危險是各蘇區黨面前的主要危險。”繼續要求對右傾“作最堅決的無情的鬥爭”。
在這種反右反右的隆隆雷聲和急風暴雨之中,那種“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狂潮猶如山洪暴發,沖決一切向前奔流。
4月20日,紅軍東路軍攻佔閩南重鎮漳州,殲滅守敵張貞部約四個團,俘敵一千六百人,獲兩架飛機及大量軍用物資。
22日毛致電周,說:漳州大捷“達到剪除粵敵一翼之目的……影響時局甚大”。
1932年5月11日,蘇區中央接到中共臨時中央4月14日給各蘇區的信。經過討論,決定接受中央的批評:周起草決議承認蘇區中央局“自去年三次戰爭勝利以來,對於目前形勢的估量,犯了極嚴重的一貫的右傾機會主義”,“號召中央蘇區各級黨部全體同志在紅五月工作中,立即實行徹底的轉變”,“堅決進行勝利的進攻,爭取蘇區的擴大,爭取閩贛湘鄂蘇區打成一片,爭取中心城市——贛州、吉安、撫州、南昌與江西及其鄰近省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