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呂惠卿的劣跡和罪行,以便將其置於死地。
後面的案情十分狗血,陳年老賬也被翻了出來。據監察官員稱,呂惠卿曾利用職權夥同華亭知縣強借當地富民錢款五百萬購買田產。這當然問題嚴重。正好呂惠卿自己又屢屢辭職,皇帝便把他貶到了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small>[14]</small>
然而華亭案從熙寧八年五月底立案,審到熙寧九年六月初也沒有結果。那些決心扳倒呂惠卿的人便瞞著王安石竊取了專案組掌握的材料,夾在其他檔案中送往司法部門,企圖繞過調查程式給呂惠卿定罪。沒想到,呂惠卿在中書省是有線人的,這個情報被火速送到陳州。得到訊息的呂惠卿馬上絕地反擊,不但上書反訴,據說還極有殺傷力地交出一封王安石的私信,上面居然有“勿令上知”的字樣。<small>[15]</small>
這下子麻煩大了,欺君罔上當然比以權謀私嚴重。於是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呂惠卿對王安石的出賣,也是導致王安石第二次被免職的重要原因。但這是靠不住的。因為正如下面表格所顯示,從呂惠卿上書到王安石罷相有四個半月時間差。如果呂惠卿的揭發材料中真有“勿令上知”之類的內容,王安石還能在相位上待那麼久嗎?
那麼,這件事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本節有關事件一覽表
<table v><tr v><th scope="col" v> 年 </th><th scope="col" v> 月 </th><th scope="col" v> 日 </th><th scope="col" v> 事件 </th></tr><tr v><td rowspan="3" v> 熙寧七年 </td><td v> 四月 </td><td v> 十九 </td><td v> 王安石第一次罷相 </td></tr><tr v><td v> 七月 </td><td v> 二十七 </td><td v> 呂惠卿提出手實法 </td></tr><tr v><td v> 八月 </td><td v> 十七 </td><td v> 曾布和呂嘉問同時被罷免 </td></tr><tr v><td rowspan="12" v> 熙寧八年 </td><td v> 正月 </td><td v> 初七 </td><td v> 參知政事馮京罷,王安國削職為民 </td></tr><tr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