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目瘡痍,唯一春風得意的呂惠卿,便難免自我膨脹。<small>[9]</small>
膨脹的表現,是也發明了一種新法。
新法叫手實法,簡單地說就是要民眾申報財產,由官府核實後換算成市值,然後徵收財產稅。隱瞞部分經舉報查明全部沒收,其中三分之一用來獎勵舉報或查實的人。
結果可想而知,官吏和衙役們如狼似虎地衝進平民百姓家中翻箱倒櫃,巴掌大的地方也要搜刮一遍,就連養了幾隻豬和雞都要登記註冊,牛、馬和狗更是難逃法網。<small>[10]</small>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51H0.jpg"/>
據故宮博物院《宋人畫冊》扇面畫《耕穫圖》。原圖為絹本,淡設色,縱24.8厘米,橫25.7厘米,籤題為楊威。此圖描繪了宋代江南田園風光。
這可真是雞犬不寧。
於是大家便都覺得,相比之下還是王安石好。
韓絳也受不了呂惠卿的跋扈,據說還發現此人圖謀陷害王安石,便秘密奏請皇帝將老搭檔召回。實際上此事的來龍去脈正史語焉不詳,已無從稽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王安石確實再次被任命為宰相,時間是熙寧八年二月十一。<small>[11]</small>
此事顯然大出呂惠卿的意料。我們知道,唐宋兩代任命將相要用白麻紙書寫詔書,叫宣麻拜相。於是,野史便繪聲繪色地說,呂惠卿上朝時見宮中傳出白麻紙,馬上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以為自己要當宰相。等到司儀官大聲喊出王安石的名字,則如五雷轟頂,呆若木雞。這當然未免誇大其詞並不可靠,但要說呂惠卿聞訊愕然,則八九不離十。<small>[12]</small>
難怪宋神宗剛剛見到王安石,就要表揚呂惠卿了。
看來,皇帝陛下已經知道了什麼,或預感到什麼,只是希望他們能和衷共濟。這個道理,相信王安石和呂惠卿也都明白。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帝制時代重大的人事變動總是會引起騷動。某些職位較低又沒有什麼堅定立場的人難免要考慮改換門庭,重新站隊的過程中也會充滿流言蜚語,其中之一便是呂惠卿曾經打算借一樁謀反案陷害王安石。<small>[13]</small>
沒有證據表明王安石是否相信這個傳言,但顯然很有不少“自告奮勇的熱心人”願意幫他報那一箭之仇。他們開始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