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似乎還在房間周遭迴響,“你說的話好像是,這件事情是在我的意志範圍之內,好像我有選擇的餘地似的,弗烈德利克。事情並不如此。我沒有選擇的餘地。並不是我選擇了魔法——是魔法選擇了我。”
弗烈德利克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那麼再見了。”他疲倦地說著,站起身來,沒有伸出手給人家握。
“不要這個樣子!”爾文叫起來,“不,你千萬不要這樣子離開我。假設我們當中有一個正躺在臨終的床上吧——事情正是這樣——所以我們一定要互相道別。”
“但是,爾文,我們當中是誰快要死了呢?今天也許是我,朋友。誰盼望新生,就必須準備死亡。”弗烈德利克又一次走近那張紙,把那句有關內與外的名言再讀一遍。
“很好,”他終於說,“你說得很對,在憤怒中分手是沒有好處的。我願意遵照你的希望去做。我要假想我們當中有一個就要死亡。在我臨走之前,我想跟你做一個最後的請求。”
“我很樂意,”爾文說,“告訴我,在我們道別的時候,我能夠給你表示什麼好意呢?”
“我重述我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我的請求:盡你可能地,把這句話解釋給我聽吧。”
爾文思索了一會兒,然後說道:
無物在外,無物在內。你知道這句話在宗教上的意義:上帝是無所不在的。它在精神裡,也在自然裡。萬物都是神聖的,因為上帝就是萬物。從前這叫做泛神論。其次是哲學上的意義:我們在思考時,習慣於把內與外分開來,但這是不必要的。我們的精神能夠撤退到我們為它設立的藩籬後面,進到外界去。在構成我們的世界的那一雙相對物以外,有一種新的和不同的知識興起來了……但是,親愛的朋友,我必須向你承認——既然我的思想已經改變,對於我就不再有任何不含多種意義的字句了: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十個、好幾百個意義。在這兒,你所恐懼的就開始了——那就是魔法。
弗烈德利克皺起了眉頭,正要打岔,但是爾文用震懾的眼光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