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夫小舅子,都跟著沾光;遠一點的,族人鄉黨,後代子孫,也受其蔭庇。總之,一個人有了面子,則與之有關係的人,也能跟著有面子。當然,反過來也一樣。一個人丟了面子,則與之相關的其他人,也難免要跟著丟臉。所以,一旦發生“侵面事件”,奮起力爭的,也就往往不止於丟面者本人。
面子的這一性質或功能,真可謂“造福全人類”。因為自己沒有面子的人,只要有關係,或扯得上關係,也可以借面子來打通關節,或用來做吹噓的資本。你想,誰還沒有個三朋四友、鄉里鄉親?誰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還能沒有個體面的祖宗?“文價早歸唐吏部,將壇今拜漢淮陰”,有韓愈、韓信這一文一武兩個大人物,普天之下姓韓的,豈非都很榮耀?趙高的名聲不好,就說趙匡胤;李蓮英的名聲不好,就說李世民。甚至外國人也可以拉扯進來,比如姓高的便可以說高爾基是“吾家爾基”。實在找不到體面的同宗,還可以拿老師和朋友來說事,比如自稱“胡適之的朋友”、“齊白石的學生”。沒上過他們的課?那總讀過他們的書吧?這就可以稱為“私淑弟子”。私淑,是隻要內心景仰就可以的。比如孟子並不得從學於孔子,仍算是孔子門徒,就因其“私淑”之故。這就沒有譜,人人都可以沾光了。結果弄得那些正兒八經的學生,便只好特別宣告自己是“親炙弟子”。
這很可笑,也靠不住。就說鳳陽,那可是出了“萬歲爺”的。然而怎麼樣呢?鳳陽花鼓有云:“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也不怎麼樣麼!鳳陽真正繁榮昌盛起來,還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靠的是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和鳳陽人民自己的艱苦奮鬥,沒朱元璋什麼事。
但面子是隻講“面”不講“裡”的。只要扯得上關係,就有面子。魯迅先生舉過一個例。一個小人物,忽然有一天很興奮地對眾人講,某某大人物和我說話了。眾人羨慕,問他和你說什麼?該小人物答日:他說“滾!”
這當然也很可笑。但可笑歸可笑,揭示的道理卻很深刻。那就是:任何面子,都只存在於一定的關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