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毛澤東的意見。
“我同意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因為他是政府主席,‘三人團’應該尊重他的意見!”
“這的確是值得考慮的意見,我跟李德、恩來商量後,立即把決定告訴你……”
這個建議終於被採納了。當然,這個建議引起了嚴重的後果:部隊必須抬起中央機關和中央政府機關這頂轎子。
如果當時“最高三人團”預知抬轎子產生的嚴重後果的話,他們準會拒絕這個提議。事實是,博古當時雖然採納了洛甫的提議,卻沒有彌補他們之間已經很難彌補的裂隙。
1943年12月16日,洛甫在延安整風期間,記述了他和博古的矛盾和衝突。今天加以仔細推敲,非常耐人尋味。儘管它還不太完整,還不太明朗,字裡行間卻展露出當時的真情:
我同博古同志的公開衝突,是在關於廣昌戰鬥的一次討論:我批評廣昌戰鬥同敵人死拼,遭受不應有的損失,是不對的。他批評我,說這是普列漢諾夫反對1905年俄國工人武裝暴動的機會主義思想。我當時反駁了他的這種汙衊,堅持了我的意見,結果大家不歡而散,其他到會同志沒有一個表示意見。
從此時起,我同博古的矛盾加深了,他有一次似乎是傳達李德的意見,說:“這裡的事情還是依靠於莫斯科回來的同志。”意思似乎說,我們內部不應該鬧磨擦。當時,我沒有重視這句話,現在想起來,倒是很有意思的。
由於這些矛盾的發展,博古開始排擠我。五中全會後,我被派往中央政府工作,就是把我從中央排擠出去的具體步驟。
這一點,洛甫覺得理由並不充分,讓他去擔任政府的人民委員會主席這樣的重要職務,說是排擠,那麼,不排擠,應該擔任什麼職務呢?他在整風筆記中又寫道:
這是“一箭雙鵰”的妙計。一方面可以把我從中央排擠出去,另方面又可以把毛澤東同志從中央政府排擠出去。
這的確是很耐人尋味的,也是令人費解的。如果說,第三次左傾路線的推行者,以博古取得黨權,以李德取得軍權,以洛甫取得政權,以達到從思想上、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的統治,以洛甫同志去排擠毛澤東同志在政府的地位,是可以理解的,那麼洛甫同志去擔任人民委員會主席是從中央被排擠出去呢,還是加重了他在中央的地位呢?如果不受排擠擔任此職,在中央應該是什麼地位呢?他在筆記中繼續寫道:
後來,又把我派到閩贛做巡視工作(項英從閩贛巡視才回來後),實際上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