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朝聖者之歌 (第5/5頁)
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解的象徵。這樣,我們就看到什麼叫愛國,詩人黑塞畢生同群體的狂熱和偏見鬥爭,批評狹隘的民族主義,要求德國同胞自省,主張民族間精神的合作,他就這樣在同胞的咒罵中實際完成了偽愛國主義者不能完成的愛國行為。
在散文中,黑塞也提出許多相反相成的概念,諸如個體與集體、特殊與一般、精神與自然、虔誠與理性、大與小、上與下、老與少、質與量、光明與黑暗、善與惡、內與外、自我與無我、傳統與創新、節制與放任,等等。他以極為簡單質樸而又優美的文字談這些理性的概念,談人生、宗教、文化、藝術、寫作,描寫人性和人的無意識這些複雜問題,他以無比的細膩和愛心描寫天地造化,山和水、雲和月、花和草在他的筆下顯得那麼真實,那麼活潑,他描寫的小城風光或鄉間小徑讀來讓人猶如身臨其境。他以冷峻的筆調撻伐一切戕害個體心靈的事物與行為,撻伐不負責任的偏見,撻伐人的殘酷與麻木,以自嘲和譏刺的語氣剖析自己和別人的弱點。黑塞是個看似矛盾的人物,一生來回搖擺在精神與自然、節制與放任、定居與漂泊之間,他有非常清晰的政治意識,卻是純粹非政治性的人物,他批評社會卻對人類充滿愛心,經歷黑暗,受盡同輩的奚落,卻對生命滿懷希望和信心,他的冷峻與溫柔,其實緣由一致,都是出於對自然規則的尊重,對個體心靈以及精神、文化的尊重。
黑塞的詩文中,無論是充滿西方式的激情與反叛,或是充滿東方式的寧靜與淡泊,都貫穿著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作者對生命真誠的信念。他譜寫的生命之歌,是愛之歌,也是一個朝聖者之歌。在一個物慾橫流趨勢有增無減的時代,在人們感情麻木、思想混亂的社會,與黑塞做伴,或許能夠喚醒我們對精神追求的渴望,尋回被重重魔障掩蔽著的本性,使得我們比較寬容、比較有同情心,或許還能多一點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懷疑的勇氣。
謝瑩瑩
2011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