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桶金 (第4/4頁)
手帕望明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間,面香嫋嫋,勾得在場幾人都食指大動。
宋菽曾說過要讓大家都嚐嚐鮮,他果然沒食言,每家都送了一整個大饅頭。
這年頭糧食稀缺,拿到饅頭的人家都喜出望外,也有不好意思收的,宋菽便說這些日子受大家諸多照顧,一點小心意還請收下。
大家聽了,都誇宋寡婦教得好,宋家的孩子懂得感恩,高高興興地捧著饅頭回去了。
宋寡婦走後這段日子,雖也有些小矛盾,但這些同村鄰里並無壞心,對他們也算關照,除了來宋家圍觀的這些人,宋菽又和三娘在村裡走了一圈,給剩下幾戶人家也送去了白饅頭。
如此一來,這天相河村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出現了宋家出品的白饅頭。
回到家,三娘問宋菽,剩下的麵糰是否也蒸了。
宋菽搖頭,讓阿南去找了個小點的瓦罐,將剩下的麵糰放進去,上面鋪上厚厚一層乾粉,又用木板和磚壓住罐口。
“這是做什麼?”六娘好奇道。
“這是老麵糰,明日再做饅頭的時候直接把它加進去,就不需要酵母了。”宋菽道。
六娘點頭,她知道饅頭的具體做法是秘密,也不再多問,有人跟她打聽只當不知道。
宋三娘則立刻明白過來:“也就是說,以後我們都不用酵母了?”
“是啊。”宋菽點頭。
“難怪,你說能掙錢。”
剛才他們做饅頭的時候把酵母都用完了,原本她還擔心,他們把饅頭都送出去了,日後還咋賺錢?況且這遠渡重洋而來的酵母肯定不便宜,這麼珍貴的東西,平頭百姓買不起,買賣必然難做。
此刻宋菽把麵肥的關竅跟她一講,立刻豁然開朗。
這吃食口感好,用料便宜,關鍵還新奇,沒準真的能像四郎所說的,可以掙到錢帛。
只是村中的人大都沒錢,若是去縣城,蒸好的饅頭必然已經涼了,這如何吸引縣城的人花錢來買?
宋三娘想到這裡,卻是沒了主意。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發麵的方法,作者去知網查了下,中國的麵糰發酵技術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文中提到的酸漿酵發麵法約公元6世紀前後開始流行,跟本文所參考的唐朝時間上基本吻合,屬於第二個階段,而第三階段酵面發麵法(就是咱們現在用的)公元十二世紀前後才流行,所以這裡面的古代人就不知道啦~
謝謝支援,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