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水平我也得教,誰讓我有責任感呢?”
周曉白嘴一撇:“鍾躍民,你貧不貧呀?誰稀罕你這破教練?”
袁軍匆匆滑過來:“躍民,那邊有兩拔人碴起來了,是外交部的杜衛東和和平里的地雷他們。”
杜衛東是鍾躍民的哥們兒,他不能不管,這邊已經初戰告捷,無須留戀,抬腳就要走。
周曉白知道他們又要去打架,連忙試圖制止:“鍾躍民,你怎麼走了?還教不教我滑冰了?”
“一會兒回來再教。”
“別去打架,好嗎?”
“不行,杜衛東是我朋友,我能不管嗎?”
“鍾躍民,你要非去,以後就別理我。”周曉白賭氣地說,
鍾躍民只當是廢話,這妞兒腦子有病,還沒怎麼著呢,就管起人來了,這會兒就是鍾躍民他爹在他也不能不去。
他沒理周曉白,轉身和袁軍等人向人聲喧鬧處滑去。
在京城眾多的玩主中,杜衛東算個另類人物,首先他的來路很成問題。在幹部子弟的圈子裡,誰家老頭兒是哪個山頭的,這很重要,這關係到你是什麼來路的問題。譬如兩個以前並不認識的幹部子弟,笫一次見面要“攀道”,首先的問題就是問問你爸爸當年是哪部分的,這一般都是指抗戰時期他們的父輩屬於哪個部隊,幹部子弟們把時間的座標定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有道理的,因為抗戰時參加革命的幹部到了建國後已成氣候,到了文革前,他們的級別一般是在司局級以上。至於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參加革命的幹部,一是年齡較輕,二是級別較低,在一些高幹子女眼裡,解放戰爭期間參加工作的幹部是不值得一提的,因為那會兒共產黨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其規模已成了氣候,軍隊也達到上百萬人。幹部子弟們一開口“攀道”,侃得都是抗戰或紅軍時期的家世。他們的“攀道”是有些規矩的,如果你的父親是新四軍系統的,對方先要問問是幾支隊或是幾師的,這種問法是很內行的。你要是張嘴就說我父親1938年在新四軍五師,那就是找捱罵呢,因為新四軍的建制以1941年的“皖南事變”為分水嶺。“皖南事變”之前軍部以下的建制為四個支隊,“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被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宣佈為“叛軍”被撤銷了番號,是共產黨自己重建的,重建後的新四軍擴編為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所以說1938年的新四軍還沒有師的建制。如果他們的父輩是八路軍系統的,則要問問是屬於哪個軍區的,幾分割槽的,原因是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大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