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是非常令人愜意的,我已經橫跨南部天山,進入了塔里木盆地,在庫爾勒市住了一夜,於笫二天中午趕到輪臺,我笫一次知道這個古城還是少年時代背誦唐詩,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有一句:輪臺東門送君去,此時雪滿天山路。詩中所說的輪臺就是這裡,不過當年的輪臺古城已經湮沒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裡,現在的輪臺城歷史並不久遠,顯然這不是我要找的輪臺城。
謝天謝地,我在一張旅遊地圖上發現,古輪臺城遺址離沙漠公路直線距離只有不到三十公里,這使我很驚喜,決定去看看。我城裡四處打聽,想花錢僱個嚮導,結果是想掙錢的人倒是不少,卻沒有一個人認識路,大部分人甚至從沒聽說過沙漠裡還有座古輪臺城。
找不到嚮導,我只好一個人上路了,我買了兩箱礦泉水,還帶兩桶備用汽油,開著“切諾基”義無返顧地進入大沙漠。我原以為沙漠裡只有光禿禿的沙丘,其實不然,這裡的地形比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我沿著一條不知名的舊河道向西南方向前進,時時用指北針觀察著方位,車速只有每小時二十公里,這裡荒漠、沙漠交集,舊河道里佈滿了沙棗、胡楊、紅柳,我要小心翼翼地繞過河谷臺地上稀落的紅柳沙包和枯死的胡楊林,值得一提的是沙漠中枯死的胡楊林,成片的死胡楊樹東倒西歪、枝杈張牙舞爪地剌向蒼穹,使我感到一種濃重的死亡氣息,其悲劇效果令人久久地震撼不已。
不知是因為地圖測繪得不精確還是因為地形太複雜,地圖上直線不到三十公里的距離,我竟走了六個多小時,里程錶顯示,我已開出了一百五十公里,竟然還沒有發現輪臺古城的蹤跡。順便提一句,我已經獲得了在沙漠裡駕車的經驗,原先我以為所有的沙丘都是鬆軟的,常見電影裡的沙漠旅行者艱難地跋涉,每一腳都深深地陷入流沙中。其實我發現沙丘分為兩種,除了這種鬆軟的,大部分沙丘都是比較堅硬的,只是表層有約一公分厚的浮沙,走在上面並不困難。我聽一個塔里木油田的地質師說,他們用的沙漠地形圖很多都是五十年代測繪的,幾十年來,大部分沙丘還保持著當年的原貌。
在我幾乎放棄這次行動時,古輪臺城的廢墟便出現了,它的樣子和我想象得差不多,在如血的殘陽中,古城遺址半掩半露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遺址是一座方城,佔地10萬餘平方米,東西牆依稀可辨,城內街道脈絡分明,官署民舍界線清楚,一條河道穿城而過。舉目故城,殘牆斷壁,傾頹不堪。城中還有幾間儲存完整的房子,只是沒有了房頂,仍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