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第2/8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就是一個圈。現代社會許多情況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影子。比如現在的荷蘭人,像不像後世的股民?
胤禔為了等三個弟弟,拖拖拉拉來到歐洲大陸的時候,已經是太陽曆的九月了。
這時候,歐洲即將進入最黑暗的時刻。
在這時候,胤礽的書信也到了。
胤禔捏著胤礽的書信笑了笑,讓弟弟們支稜起來,把留在歐洲出訪和幹活的官員、民間學者全部使喚起來,讓他們去遊說歐洲諸國,調停戰爭。
“大寒災和戰爭讓歐洲民不聊生,歐洲人也是人,也是爹孃生養的。我大清禮儀之邦,仁義之國,看不得人受苦。你們拿著本王的舉薦信,去各國遊說,希望他們能停下戰爭,攜手救治百姓。”胤禔大道理是一套一套,“上策是停戰,中策是停火,下策則是咱們低價賣給他們糧食,幫他們賑災。我大清雖然國力有限,但不忍心看生靈塗炭,願意從牙縫裡擠出糧食來救濟友邦。”
胤禔的三個弟弟們:“……”
大臣和民間學者們:“……”
如果這話是太子殿下在說,他們就信了。但此話從直親王口中說出來,他們怎麼總覺得直親王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呢?
不過能調動糧食的權力在皇上手中,直親王只是奉命行事。
皇上和太子仁慈,做這種事正常。他們只是對直親王有偏見,才會狐疑。
大清的大臣和民間學者們就算沒有一顆仁慈之心,但也希望能經過調停歐洲大戰之事青史留名。
大臣們和民間訪問團的文人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史書中的典故倒背如流。
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最群星璀璨的時候,就是春秋戰國之時。
現在歐洲,不正是春秋戰國嗎?
他們從史書中看過的那些輝煌的故事,如果能在歐洲的春秋戰國中實現,說不準他們也能在未來混一個聖人的頭銜。
而且這可是調停海外的戰爭,聽上去比國內自己打來打去還厲害一些。
當然,這些人中也有真正仁慈,真正認為歐洲人也是人的好人。
比如年紀已經很大了,但身體越來越好的顧炎武等人。
他們來歐洲之後本有些水土不服,但見到與眾不同的風土人情之後,心中理想火焰熊熊燃燒,居然連帶著身體也彷彿變年輕些了。
他們出海已經幾年了。
這幾年大清民間學者出訪使團的船來來回回,人換了好幾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