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是非功過 罪功豈在悔輪臺 (第1/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武帝其實很可憐。
鹽鐵會議的召開是在始元六年(前81),距離漢武帝駕崩只有六年,可謂屍骨未寒。然而賢良文學們的某些發言,卻已大有炸平長安、徹底清算之意,儘管沒有漢武帝原本是不會有什麼賢良文學的。
爭論並沒有隨著會議的結束而結束。
本始二年(前72),漢宣帝下詔,要為漢武帝立廟設樂。這當然是一件大事。因為漢代不同於後世,並非每個皇帝死後都有廟號。此前,僅高皇帝劉邦和文皇帝劉恆有,廟號為高祖和太宗,惠帝和景帝就只有諡號。
宣帝認為,他的曾祖父劉徹也該有廟號。
何況,武皇帝也當得起。
然而一位名叫夏侯勝的儒生卻公開反對,理由是漢武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殺人無數,揮霍無度,以至於赤野千里,民不聊生。如此毫無仁德,豈能有廟號?
此言一出,朝野譁然。公卿們一齊責備夏侯勝說:這是聖意,豈能反對?夏侯勝卻說:聖意又怎麼樣?人臣之義在直言。話已出口,萬死不辭!
當然,為武帝立廟的提案仍被透過,廟號世宗。但夏侯勝的反對意見也被如實記錄,並流傳下來。他本人則在坐了兩年牢後被釋放,而且受到漢宣帝的禮遇。[21]
這說明什麼呢?
第一,漢代的言論相當自由。
第二,夏侯勝的批評基本屬實。
實際上,夏侯勝說得並不全。如果願意,還可以加上繁刑重斂,崇妖信怪,殺伐任性,喜怒無常。司馬光甚至認為,漢武之惡幾近秦皇,只不過他識好歹,受忠言,知對錯,會用人,這才不至於亡漢。[22]
然而即便是秦始皇,又何嘗不曾收穫由衷的讚美?可見問題不在如何評價,而在評價的立場。
夏侯勝的立場無疑是儒家的,後來的班固和司馬光也如此。但是,漢武帝在古代挨儒家的罵,在近現代卻又因尊儒而挨批,這就太裡外不是人了。
請讀這首詩:
<blockquote>
絕大經綸絕大才,罪功不在悔輪臺。
百家罷後無奇士,永為神州種禍胎。[23]
</blockquote>
詩的意思很清楚: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毋庸置疑,最大過失卻不在連年用兵,而在罷黜百家。
這未嘗沒有道理。
的確,思想文化領域是不能一家獨尊的。因為沒有百家就沒有爭鳴,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