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一心三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機率會成為個體識別的特殊特徵。舉例說明,在一個犯罪現場提取了一種鞋印,確定為犯罪分子所遺留,這枚鞋印後跟部位有一處明顯的缺口,當然鞋掌上的缺口在介質上反映出來是凸痕,不同於它周邊的凹痕,這個凸痕也要普遍出現在現場的其它嫌疑鞋印上,才有普遍性,才能成為固定特徵。這個固定的特殊特徵在偵查過程中可以作為排除依據,也可以作為認定依據。比對犯罪嫌疑人時,就可以先確定他是否擁有這種鞋子,如果他有這種鞋子,可以檢查他的鞋子上是否具有這種固定的特殊特徵,進而做出排除或認定的結論,當然這一特徵不可單獨使用,要結合其他證據關聯使用,才會更準確。
無論是光腳行走還是穿鞋行走,都會呈現出動態的步法特徵。
人類直立行走,步態週期由八個分期組成,從第一個階段腓腸肌反射階段開始,腓腸肌發生反應,保持身體平衡和穩定;第二是受力階段,腳底部反作用力作用時,下肢肌肉發生反應,產生向前推動身體的作用力;第三個是射程定位階段,稱作定位,既是意識反應階段,定位腿部的開端和結束點,控制腿部肌肉緊張程度,預設反應;第四是步幅定位階段,意識主動調整步態步幅和控制量,保證步態步幅恰到好處;第五個是腿部受控運動,相關肌肉接受刺激,進行活動來控制腿部移動,實現步態推進;第六個是能量積聚期,腿部力量將能量積聚起來,維持步態的穩定性;第七個是雙腿運動,兩腿交叉運動,前後相互配合,自然流暢步態運動;第八個是共同推進,兩腿圍繞腰部完成運動,高效完成步態推進。
行走重要的小肌肉包括豎脊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頭肌、縫匠肌、膕繩肌和脛前肌。這些肌肉在行走週期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如豎脊肌確保軀幹正直,臀大肌減速大腿向前擺動,縫匠肌屈髖和屈膝關節,膕繩肌控制小腿向前的擺動減速,脛前肌控制足跟著地時的動作,小腿三頭肌提供推動力等。
不同年齡段的人,因生理狀態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足跡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行走過程中,腳底受力部位逐漸從腳尖內側,後移、外移,直到中老年時期,壓力部位出現在足跟部、腳掌外側,這在足跡上反映為重力壓力點,據此可以判斷足跡遺留者的年齡範圍,依據足跡大小可以判斷遺留者的身高,還要結合不同地域因素的差異。
除了光腳趾掌紋有同一認定的可能外,其他的判斷都是定性模糊判斷,無法定量精確判斷。
莫逸信曾與省公安廳足跡教研室的鄭教授學習探討足跡勘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