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二、六軍團的行蹤 (第5/7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是困難一些,這一點,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認識……”周恩來說,“首先,敵人的兵力比圍攻鄂豫皖的強大;其次,是我們的家當太多。”
“可以儘量輕裝。”
“輕裝當然可以,但是中央蘇區跟鄂豫皖有著根本的不同。我們不僅僅是一個方面軍的司令部,我們有中共中央、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軍委三大機關,這是三個沉重的包袱,不背不行。”
“可以帶少數負責人走,其他的……”
“恐怕不行,紅軍主力一走,白色恐怖必然降臨到蘇區,大量機關幹部都不是本地人,在無足夠兵力保護的情況下,很容易喪失。”
“多帶些也許可以,把他們分散到各軍團去,也許不至於影響部隊的行動。”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周恩來似乎鬆了一口氣,轉移中的龐大的機關,是他一直思考而又找不到妥善辦法的大問題。“我們可以跟博古同志專門研究一次。”
新兵收操了,唱著歌從他們面前的大路上走過去。
“我們儘快組建新的軍團,”李德看著新兵的大刀和梭鏢在晚霞中閃動著火焰似的光,“只是武器太少了,大刀長矛只能近戰不能遠攻……”
“我們的幾個主力軍團損耗甚大,亟需補充,我覺得以老帶新會好一些。”
“新兵只要打幾仗就變成老兵了。”李德一心想著新軍團的組建,“在慕尼黑的街壘戰中,我們的起義者大都是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工人,他們打得英勇、頑強,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反革命武裝力量殘酷鎮壓下,堅持了將近二十天,戰鬥力之強,連敵人都感到意外。”
“我們再跟博古研究吧!”
此時,田野已溶在深灰色的暮靄裡。周恩來指著明亮的視窗說:“你該回去了。那裡有人等你吃晚飯……當然麵包也許吃不成了!”
“我已經吃過了。”李德臉上綻出了一縷近似頑皮的笑容,輕鬆地舒了口氣。他的一切憂煩、焦慮和愧疚,溶化在一種溫馨的、不可思議的柔情裡,當然,是暫時的……
1934年9月4日,六軍團在界首地區順利地渡過了湘江,向西延地區前進。9月5日,佔領西延縣城。
9月8日,中革軍委給六軍團下達了補充訓令:
在目前情況下,紅六軍團在新化、漵浦之間山地建立根據地是不利的。依地理條件及敵人部署,目前紅六軍團最可靠的地域即是在城步、綏寧、武岡山地區。紅六軍團至少要在九月二十日以前,保持這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