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二、六軍團的行蹤 (第6/7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區,力求在這一地區內消滅敵人一個旅以下單位的部隊,並發展蘇維埃和遊擊運動。
在這一訓令中,由於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是極端的秘密,尤其是轉移方向,更是關係到全軍成敗的核心機密,不能公開言明。但是,要求紅六軍團所進行的任務,無疑是吸引與調動敵人於城步、綏寧、武岡山區,然後沿湘黔邊境轉移到鳳凰、乾城、永綏地區建立根據地,以配合即將向此地域開進的中央紅軍。
9月4日,周恩來、朱德、王稼祥、項英寫信給尋淮洲、樂少華並轉曾洪易,下達對紅七軍團作戰計劃的補充指示,要求他們在“閩浙贛皖邊境創造廣泛的遊擊運動及蘇區根據地”,並在進軍途中“進行廣泛的政治宣傳”,以擴大影響。目的仍是牽制敵人,以配合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
1934年9月9日,紅六軍團根據中革軍委指示和湘桂兩省敵軍集結重兵,企圖圍殲我軍與城步地區的情況,由西延地區繼續西進。11日至城步以西的丹江口地區,跳出了敵人合圍,而後轉兵向南。17日乘虛襲佔通道城。18日進至靖縣新廠,在新廠東北巖崖山,殲滅孤立之敵五百餘人,繳槍三百餘支。20日六軍團進至貴州清水江以南的黎平,這裡是苗族、侗族聚居地區,由於國民黨政府與軍隊的歧視與壓迫,與漢人矛盾很深。初時,他們又誤以為是反動軍隊,手執刀矛弓弩,扼山守寨,給紅軍造成很大困難。由於紅軍紀律嚴明和廣泛宣傳,並積極爭取團結土司頭人,才消除其敵對態度,轉而幫助紅軍籌糧籌款、勘察渡口、找船隻、綁紮木筏、架設浮橋。
紅六軍團於9月23日由錦屏縣的瑤光及清江縣的南孟兩地渡過清水江和沅水,擬向銅仁、江口方向前進,同位於印江思南附近的紅三軍(後改為二軍團)取得聯絡。
此時,湘、桂兩省敵軍為了阻止兩個軍團的會合,已搶先開到沅水以北地區。
所以10月4日,中革軍委急切地發給紅六軍團一個命令:“桂敵現向南開動,紅二軍團(即紅三軍)已佔印江。六軍團應迅速向印江前進,無論如何,不得再向西移。”可見,中央紅軍多麼殷切地期待著二、六軍團迅速會合,以便迎接他們即將開始的西征。
1934年10月26日,紅三軍和紅六軍團進至四川的酉陽南腰界,召開了兩軍會師大會。
紅三軍經黨中央批准,恢復紅二軍團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委,關嚮應任副政委,李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全軍團約四千四百餘人。紅六軍團蕭克任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