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德與法 (第3/6頁)
漫漫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題目太大,她回答不上來,而是因為這個題目是朝中如今最熱門的話題。前段時間,朝中崇尚法家的朝臣提出要重修律例,讓天正帝崇尚依法治國。本來是件好事,但是這些尚法的人隱隱有排斥儒家以德治國的意思,甚至用起晉代葛洪的話,這位是歷史上極力主張刑罰之治的人。朝臣中有人引用他的那句“仁者,為政之脂粉;刑者, 御世之轡策 。”,此話一出,引起了朝中儒者的群憤,群起而攻之。
儒家向來以德治國,講究德治,而法家講究法治,本來兩家的理念就不合,如此一來,兩者的矛盾徹底被激化,如今朝堂上正為以德治國,還是以法治國爭論不休呢。
這可是今年最熱門的話題,有人甚至押題今年的秋闈或者是明年的春闈就考此題呢。
“既然師父問策,那純安就斗膽說說自己的看法。”陸若華對著蕭太傅和晉王行了一禮後,直言道:“周公鑑於殷商的滅亡,提出了敬天保民的主張,認為應當施行德政。‘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可見《周書》一書中對於周朝奉行德治的主張,也開啟了德治的先河。”
“孔子尚周禮,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將人治和德治結合寄來,認為只有君主的賢明,才能推動國家的治理。儒家的德治主要著眼於統治之術和治民之策,認為必須是有德之人才能執政。”
“可是儒家只是推崇德治,並沒有放棄法治。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儒家只是更多的將德治臨駕於法治之上。在更多的儒家人心目中,‘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這是在強調,必須是有德行的人執法用法,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儒家雖然推行德治,但是並不排斥法治,只是不**治與德治相提並論,讓德治高於法治。純安覺得若是有儒家之人不同意施行律法,就應當回去再讀讀聖賢之書。”
蕭太傅聽後,卻是笑了,“你能看明白,可是有的人卻是看不明白,自以為自己讀了幾年的書,就能讀懂聖賢理論了,實在是荒謬。他們很多都是在曲解聖人的意思,你今天的這幾句見解,倒是沒有廢了我這些天的功夫。若是你像他們一樣曲解聖人之語,我就要好好罰你了。”
“說完了儒家,那法家呢?”晉王黑黝黝地雙眸發亮一般,看著面前的女孩,“剛才聽了純安對儒家的點評,實在是大善,不只是純安對於法家之論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