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德與法 (第4/6頁)
漫漫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法也,刑也。自齊桓公時的管仲起,便開啟了法治的先河。管仲認為,法度建立,就不可巧以作偽,權衡立,就不能欺以輕重,故國家最重要的就是立法度。管仲憑藉對法的崇尚,幫助齊恆公成就霸業。而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立法者,莫過於商君,商君認為‘法任而國治矣’。直到了韓非子,法家的思想趨向成熟,但是韓非子也將法治與德治對立起來。”
“他說;‘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可見,在韓非子看來,人本身的善良是很少的,正像天下少有自直之箭和自圓之木一樣,所以治國一定不能依靠人治,德治,要遠智慧,束以法度。”
“自韓非子之後,法家的傑出代表也有不少。法能約束人的言行,一個國家必然要設立律法。法能強國,從管仲到商鞅,法家人扶持了一代又一代強大的國家,所以,法家的作用不用我說,師父和晉王也能夠明白。”
“法能強國,一個強大的國家成立不然離不開一部完整的律法,只有依法治國,天下才有公公正可言。天下百姓才能依照律法,有伸冤的希望。所以,在純安看來,律法必然要修。”
“如此說來,你偏向法家?”蕭太傅問道,他倒是沒有想到自己身為一代大儒,所收的唯一的女弟子居然崇尚法家。
陸若華卻是搖了搖頭,繼續道:“我並不偏向哪一家。德治和法治都有利有弊。”
蕭太傅有些驚訝,好奇地問道:“這怎麼說?”
“德治的優點在於強調君王的道德修養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一個國家的帝王自身是不是注重道德修養,對國家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如今宗法盛行的情況下,‘貴有常家,尊在一人’強調君王自身下修養更具有重要意義,無可非議。”
“但是德政的弊病也是明顯的,很多時候都是‘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有賢德的人當政,當然盛世清明,百姓安生,但是一個國家很難保證它的君王都是聖賢君子,前朝暴君的事例屢見不鮮,一旦君王是暴虐之人,政由己出,國家馬上就會變得渾濁不堪。甚至每位君王的繼位都會對政令做出一定的改變和震盪,”
“特別是在戰亂的時候,如何尋求國家的重新建立才是第一需求,這時候首先取決於力量的對比,德治在這個時候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反而法治有著明顯的作用。所以,戰亂時期的人往往都崇尚法治,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和諸葛亮等人。”
“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