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寶非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30年,初夏。
二叔走後,她像沒了親人,覺得何二府是個傷心地,便搬到一個小四合院裡住。
是個小小的一進四合院,屋頂可乘涼。
北平的這一片四合院屋頂連著屋頂,尤其在夏日一眼望出去,就是灰瓦連著灰瓦,濃綠接著濃綠,往遠了去看,是城牆城門摟。
她常在屋頂的藤椅上坐著,看遠處連綿不絕的灰瓦和綠。
今日鄧元初早她一步到四合院,在屋頂喝了半盞茶。
她看到他將手裡的《京報》疊起來,不禁一笑。
去年,京報再次復刊了。她當時聽聞復刊的訊息,只想到生生不息四字。
“你看報要小心些,還不如胡經理謹慎。”她坐下。
胡盛秋對京報的感情極深,時常關注,但十分小心謹慎,捐款去報社都是匿名的。尋常時候看報紙,也都在無外人的地方。
“自從被通緝歸來,我越發不掛念這肉身了。”鄧元初悠哉道。
北洋政府消失後,外交官員們有的被聘入南京國民政府,有的遭到通緝,無法回國。鄧元初在兩年前也是身負通緝令,逃亡了兩年,在澳門避難。
其後,她打聽到有外交官的家人反覆送錢,打通了路。她便想辦法,通知鄧元初的家人,讓他們在上海打點,怕他們錢不夠,更附上了數萬元支票。
鄧元初的通緝令不久作廢。
他一從澳門回來,始終謹記著謝騖清的叮囑,不問政治,一心外交,對外護國。於是藉著這次打點的關係,再次憑著過人的外交經驗,回了外交部。
“今日來,你猜是為了什麼?”鄧元初問她。
她搖頭。
“我們的威海衛要回來了。”鄧元初笑著說。
她驚喜:“真是一樁大喜事。”
“是,大喜事,”鄧元初抿了一口茶,無比舒暢地說,“就在幾個月後,十月一日迴歸。”
其實租約早就到期了,英國一直拖著。
外交官們從22年起開始談判,談了多年,終於等到這一日。
兩人聊完喜事,鄧元初又感嘆起來:“那個賠款,還在談。不知道談到何年何月。”
他說完,又道:“不過,現在往回看,外交形勢真是千變萬化。因為蘇聯成立,所以免了我們的賠款。還有德國,因為我們世界大戰勝了,就不用還了。上一輩談這個的人,一定想不到,如今我們談到了幾國退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