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說,凡是高大上的事物,不能用於為兒子取名。
那有人要問了,你講來講去,講的是為兒子取名,那為女兒取名怎麼辦?
女兒,不需要取名。
春秋時期,女兒家貌似都是沒有名字的。我們講了這麼多的春秋故事,貌似也講了很多女性的故事,如褒姒、文姜、夏姬、驪姬、宣姜等等,她們為何有名字呢?
不,這些都不是她們的名字。
女性的名字,史料留下來的,往往是這麼幾類:
一類是丈夫的諡加孃家的姓。如宣姜,是衛宣公的諡宣,加上她孃家是齊國姜姓。又如穆姬,是秦穆公的諡穆,加上孃家晉國姬姓。
一類是自己的諡加上孃家的姓。如文姜,是自己的諡文,加上孃家齊國姜姓。
一類是夫家的氏加上孃家的姓。如夏姬,是她第一任丈夫夏御叔的夏氏,加上孃家是鄭國的姬姓。如盧蒲姜,是夫家的盧蒲氏加上自己孃家的姜姓。
一類是孃家的氏加上孃家的姓。如齊桓公的其中一位夫人蔡姬,就是蔡國的氏蔡加上蔡國的姓姬。
又如齊桓公的另外一位夫人徐贏,鄭莊公的其中一位夫人葛贏等等。
大部分的春秋女性,如果史料有所記載,那除了前面講到過的這三類外,基本上就以孃家或夫家的氏名,再加一個氏字予以解決。
如鄭國上卿祭足之女就稱祭氏。
在魯國曆史上,有一位用自己兒子的命換來了魯國先君魯惠公魯稱的命的乳母,她貌似有一個名,義保。
其實,這個義保也是後人加上的。確切的講,她其實只能叫臧氏,因為她是嫁到臧氏家族的一個女人。
之所以叫她為義保,是因為她是一位大義的保姆,所以有些作品或史料就以義保為她的名了。
魯桓公在虛心聽取了申繻這位大學問家關於取名的一番大道理後,將他與文姜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取名同,就是因為父子倆都是同一天生日。
這便是依類取名法。
講魯國的春秋故事,我們不得不尊重一下魯國這樣的全天下最講禮儀的諸侯,所以會講一些禮儀方面的知識。
貌似有點枯燥,但這應該是真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