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透過這些偉大精靈們的講述,我們看到了精神史的長河——從純樸美好的早期,到分裂的、罪惡的中期,再到大徹大悟的最後反省。這是每一個個體都要經歷的。當人帶著無比的虔誠進入這種探討之中時,他會深深地感到,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人類總要長大,對人性既不必悲觀也無道理樂觀,詩人所抱的是一種睿智的態度:在對“惡”的體認中執著於愛的喜悅,以無限強大的承受力將悲喜交加的好戲演到底。
精神是一個無限的寶庫,人所擁有的遠遠超出他所意識到的。人的渴念導致叩問,透過叩問實現的這種追求帶來滿足,這滿足其實質是更大的渴念,精神就這樣永無止境地螺旋上升。什麼是叩問呢,叩問就是將自己一分為二,讓兩個部分相互提問,因為“你”就是“我”。
於是我掉回眼光看我的夫人,
兩邊的景象都叫我感到驚異;
因她的眼睛內射出微笑的光芒,
我認為我的眼睛已窺到了
我的天恩和我的天堂的底蘊。
[132]
而其實,叩問與感悟是在同一個瞬間發生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創造的瞬間,將人引向更深層次的叩問。又由於人性的二重性,人對絕對真理永遠只能相對把握,人心便永遠掙扎在“不平衡”之中。就是這種不平衡的壓力,成了人不斷深入尋根的動力。在這個矛盾中,理性永遠是照亮黑暗的光,是觀照和引導者,原欲則是策劃陰謀起義,在反叛中催生新人的基層力量。所以精靈們即使已升到了最高的位置,當他們向“我”揭示矛盾時,所述說的仍然是人間那些罪惡的起源。他們一次次返回心中至愛的肉體,為的是在當前的位置上發出更眩目的光輝。悲痛的述說殺死了內心的慾望,這頑強的慾望立刻又在天堂裡復活。這些偉大的“超人”著了魔似的一遍遍講述人性迷失的經過,還有俾德麗採那高深莫測的自嘲,這一切構成強烈的暗示氛圍,促使著“我”啟蒙,進入那古老、深邃而又混沌的核心。答案就在“我”尋求的姿態裡面,那摒棄了一切輕狂、浮躁、自暴自棄、驕傲自大的,堅韌而頑強地向內深入的姿態,在決絕的批判中隱含了大悲憫,在殘酷的揭示中隱含了無邊的眷戀。
第十七歌中詩人直接以自己的身世為例,袒露靈魂內在的機制。所謂文學中的辯白,其實同宗教中的懺悔是很不相同的。辯白是否定中的肯定,譴責惡行又體認惡行,自己同自己對話,展示矛盾,展示向善的努力。所以俾德麗採啟發“我”道:
“不要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