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抓住改變命運的機遇 (第10/22頁)
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起薛煥和吳煦,這兩個人也不是好惹的。薛煥是四川人,進士出身,洪秀全起事後,他率兵征戰。嗣後小刀會佔據上海,薛煥奉命統兵征剿,小刀會聞風而走,此後薛煥就一步步地升至江蘇巡撫。他為人清正敏悟,處理上海事務順風順水,成為少有的精通洋務的實幹型大臣。
吳煦是浙江人,自小跟在父兄身邊在衙門裡混,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辦理刑案,後來以捐官的方式進入官場。小刀會起事的時候他正在上海,因為力抗小刀會而聲聞朝野,但如果公正地評價,他的能力仍然不足以對付上海的複雜時局,他所依靠的,是楊坊。
楊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時代傳奇。實事求是地講,即使是李鴻章或是曾國藩,與楊坊的經歷相比,都要黯淡晦澀許多。只不過,當李鴻章崛起之後,楊坊的時運陡轉,智商也呈直線下降,這其中的原因,殊難讓人理解。
楊坊是浙江人,起初在寧波一家綢布店做夥計。但是他智商過人,比更多人更早地感知到了時代的變化,於是進入教會學校,學習英語。此後,有種說法是他因為逃債來到了上海,不管怎樣,他來到上海的時候身無分文,卻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進入洋行充任買辦,很快成了上海有名的大富豪。
所謂買辦,是朝廷為愚民而扭曲形成的一個特殊社會階層。洋人漂洋過海來做生意,朝廷是歡迎的,比如說乾隆皇帝就是西洋座鐘發燒友,蒐集了無數座鐘藏在宮中。老百姓也歡迎洋人,只有貿易才能盤活百姓家的資產,既能夠富起來,也能夠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可是朝廷不想讓百姓高興,因為百姓如果頻繁參加商業貿易,不惟是越來越富,而且腦子越來越靈光,就不願意被朝廷愚弄了。
於是朝廷嚴禁洋人與百姓直接貿易,把洋人和中國百姓隔絕開來,以維持民眾的智商在一個極低的水平。這樣一來,就需要一箇中間階層,將洋人的貿易與中國市場對接起來,這個中間階層,就是我們熟知的買辦。
最早的買辦,是由朝廷指派的廣東十三行。但鴉片戰爭之後,私人買辦興起。歷史上的第一個私人買辦叫穆炳元,他是廣東定海計程車兵,英國人攻陷定海,穆炳元就成了俘虜,被帶到英國人的兵艦上。他就在兵艦上學會了英語,從此成了洋人的經銷商。
能成為買辦之人,都有其過人之處。楊坊此人就是如此,他的身手,在小刀會於1853年9月起事之時,就顯露了出來。當時小刀會攻佔上海縣城,並捉住了時任蘇松太道的吳健彰。這個吳健彰也堪稱時代英雄,他是廣東人,早年貧寒,販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