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席間的人紛紛伏拜叩首。
太子出席迎接爺孃。
盧兆安俯伏在地上,早已是面如金紙。
聖人說“平身”,闊步扶清虛子到了上首,坐下後,溫聲問藺承佑:“聽說鬧賊了,究竟出了何事?”
清虛子意味深長看了看盧兆安,藺承佑笑道:“此事說來話長,容侄兒細細回稟。”
聖人和皇后笑著互望一眼:“難得今晚這般熱鬧,萬想不到還有故事聽。甚好,聽完這故事,再聽你們年輕人鬥詩也不遲。”
藺承佑便開了腔:“這故事還要從端午節說起。端午節這日,國子監的杜公到大理寺報案,聲稱自己的女兒杜娘子前晚在書院丟了東西,託大理寺詳查此事。負責接案的正是我的上司——嚴萬春嚴司直。”
說著,他對著席間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說:“嚴司直,煩請你說說當時的情形。”
有人應聲站了起來,正是嚴司直。
今日這一趟,有不少年輕官員伴駕隨行,嚴司直只是其中之一,混在人堆裡,絲毫不打眼。
“正是如此。”
嚴司直道,“昨日杜公報案說女兒在書院丟了兩份詩稿,負責寫案呈的恰是嚴某。”
藺承佑接話道:“杜公報案時可說杜娘子丟的是哪兩篇詩稿?”
嚴司直一絲不苟回答:“一篇是《詩經》裡的《邶風.雄雉》,一篇是《詠蟬》。”
席上隱約騷動起來,因為大夥瞧得一清二楚,盧兆安懷裡跌出來的那堆詩稿中,最上頭的那首正是署有杜娘子名字的《詠蟬》。
藺承佑為了讓眾人看得更明白些,故意讓宮人把詩稿捧得高高的,等到大夥都看得差不多了,這才令人呈給帝后。
他笑道:“偷東西的賊很謹慎。不偷金銀首飾,也不偷隨身小物,因為她也知道,這種東西杜娘子日日都會使用,若是丟了,即刻會有所察覺。詩稿就不一樣了,據杜公說,杜娘子每日都會謄寫佛經和詩稿,寫完後就順手放在書案,一共寫過多少篇她自己也未必記得,即便記得,也不會日日核對數目。等到杜娘子察覺少了詩稿,這邊的局已經佈置完畢,到那時候,杜娘子明知自己被暗算,也是百口莫辯了。”
“到了今晚,這賊覺得時機成熟了,便特意挑一個人多的,燈火通明的場合,裝作不小心當眾將詩稿扔出來,在場的人只要看見那兩張詩稿,都會以為那是杜娘子送的,這樣也就能順理成章汙衊杜娘子與他有私了。”
藺承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