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第2/4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子就是其中推行私學最盡力的人。
孔子的“教化百姓”,涵蓋了貴族、庶民、野人。他的弟子雖然沒有奴隸,但奴隸是別人的私產,自然不可能來向他求學。祖上是奴隸,之後因為立功等成為庶民、野人的弟子,孔子來者不拒。
這就是儒家的“有教無類”。
孔子當然也有時代侷限性,比如他沒想過解放奴隸,也較為歧視女性,不認為平民女性也該有受教育的權力。但在當時,他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聖人。
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思想給華夏造成了深刻的影響,讓華夏文明是唯一一個平民甚至奴僕可以受教育,並且會因為“會讀書”受人尊重的封建文明。
曾經是奴僕也罷,家徒四壁也罷,只要能讀書,就不會有人歧視他們的家境。甚至連朱元璋這樣的佃農,小時候家中人沒被餓死的時候,也是讀過私塾的。
朱元璋讀的這種私塾,就是秉承“有教無類”的家中有錢有閒的文人開的。他們只需要收很少的束脩——比如幾條臘肉、一隻雞,就願意孩子入學。就算送不起束脩,那些孩子也能在私塾外旁聽,先生們不會將其趕走,只是不為其解答問題而已。
所以華夏的封建王朝中,雖然因為經濟問題,能讀書的人可能只有十之一二甚至更少,但從社會規則上,百姓誰都有讀書識字的權力。
哪怕他們沒有科舉的權力,也有讀書識字的權力,不會因為讀書識字而被人責打砍頭。
儒家有千萬不好,光是“有教無類”對華夏文明的影響,就值得後人仍舊對其抱有幾分尊重。
朱標侃侃而談,說著自己如何在公學中普及自然科學,特別是將民間常用的騙術和神蹟編入課本,教導給學子們的計劃。
朱標這個後世的靈魂可不管這些學生們能不能接受那麼多知識,無論是識字算數還是基礎自然科學,還是政治經濟地理歷史,以及這個時代讀書人必讀的四書五經,他要一股腦地塞進公學的教學大綱中。
公學會用最簡潔的白話文告訴這些學生們知識,讓學生們不求甚解,但求瞭解。等給他們奠定了基礎的知識體系之後,再讓他們選擇自己的未來。
比如進一步鑽研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成為一個正統文人考科舉。
“我的計劃是接下來五年,要培養出第一批公學學生,並將公學教材推廣到私學。在這五年間,逐步更改官吏考核制度。先從普通小吏開始,從公學選人,將小吏納入官府官吏體系,不再由地方官私人僱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