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6/7頁)
言朝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跨過光電轉換率60%的坎兒。
實驗要做,報告要寫。
歐陽博藝參加一個比賽,提前感受到了正規實驗室的氣氛。
哪怕只有一位“老師”,哪怕資料明明白白,她都感受到自己茂密的頭髮在揮手。
早晚會禿。
實驗室,歐陽按照沈明洲的要求,做著實驗圖表,忽然聽到門外有人叫他們。
她慌張的站起來,發現校長帶著一群人進來。
歐陽不明所以的喊道:“校長、老師好。”
畢竟是學生,突然面對蜂擁而至的大人,總會有些慌張。
她下意識轉頭去看沈明洲。
那位心裡只有資料的搭檔,果然沒有注意實驗室多出了不少人。
沈明洲最近熬夜有些恍惚。
他全副身心都放在建模測試之中,螢幕上瞬息萬變的數字,牽涉著背後大量的資料調整、材料狀態。
這是重新更換了實驗核心技術之後的建模,他根據材料特性結合當前裝置可以承載的新技術,改進了程式演算法,等著看最終的實驗結果能不能將轉換率再提高一點兒。
數字不斷跳躍,他還在思考:如果這次失敗,應該換什麼進行嘗試。
忽然,身邊靠過來一個人,輕聲問道:“這就是你做的太陽能轉換模型?”
沈明洲皺眉轉頭,發現一位年約五六十歲的老人,好奇的盯著螢幕。
“嗯。”沈明洲的視線又落回資料,“透過智慧分析計算,可以更快的將太陽能光電轉換整個過程模擬出來,然後給出轉換率數值。”
“具體是什麼樣的呢?”老人似乎對這項技術非常感興趣。
沈明洲沉思片刻,說起了整個太陽能轉換技術的基礎,從材料吸光性開始,講到最後計算機的模擬演算。
包括這臺智慧分析儀正在做的事情,他都慢慢的說了出來。
老人突然問道:“現在你們轉換率能達到多少?”
“58.24%,這是換材料之前的最高結果。今天換了演算法,也換了材料。”
“哦,這麼高?”老人更好奇了,“那你換了之後,能達到多少?”
“我不知道。”沈明洲盯著螢幕,搖了搖頭,“我在等。”
實驗室裡安安靜靜,教職工們從謝老師過去和沈明洲搭話的時候,都集體陷入了沉默。
沈明洲的講解,在場大部分人聽不懂。
什麼吸附什麼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