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利益原則”,這四個大字在人類史上,是不是達到政治目標的戰爭的根源?不管是個人的、集團的、階級的、民族的、國家的……這些利害衝突,便出現了人類千變萬化的奇觀:由於利害衝突,兄弟可以反目成仇;親屬間互相殘殺;今天的朋友,明天成了仇人;昨天的敵人,今天成了朋友;我弱時和你談判求之不得;我強時你要談判我就絕不接受;欺凌與反抗、掠奪與自衛、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爭權奪利,何時休止?革命先驅嚮往的大同世界,何日出現在地平線上?真會有大同嗎?真可以消滅衝突嗎?它會不會違反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法則?
毛澤東從中國曆代紛爭中,早就看清了這一切,後來他作了一種無懈可擊的高度概括。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什麼是毛澤東說的“緣”和“故”呢?
世界上許多政治家、作家、哲學家都認真地思索過這個問題:
拿破崙說:“要人順從就範,有兩個最有效的槓桿,一個是恐懼,一個是利益。”
當《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翁愛德蒙·鄧蒂斯被人陷害投入死牢時,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他想不出他在世上誰是他的仇人。然而,法利亞神甫以他的精通社會的淵博知識告訴他:沒有仇人是不可能的!你的存在對誰不利?你的死去會給哪些人帶來好處?這個利害原則,使他能判斷出要置他於死地的是誰!
這種利害衝突是極其殘酷的,以至古老的民族得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結論,而在西方也有一句名諺:“當心那些懼怕你的人!”
人人反對戰爭,而戰爭年年不絕。
什麼時候消滅了利害衝突,什麼時候便消滅了戰爭的根源。
篝火漸漸黯淡下去。
隊伍又行進了,文慶安帶著無盡的思緒隨隊而行。在湘江岸邊,四十米內的炸彈竟然沒有傷著他,他相信了棕蓑的神奇,這次落崖而未粉身碎骨又作了第二次證明。
文慶安躺在陰森森的樹叢掩蓋著的碎石上,他彷彿已經離開了人間。他無法判斷出周圍的一切,他不知道部隊開向哪裡,也不知部隊對他的落崖採取過什麼措施。但他仍然想著毛澤東給他講的靈渠的故事,甚至萌生出將來到靈渠去看看的念頭。他甚至想到,沿著他摔下的這條山溝,能不能走到靈渠去?
這時,他眼前又出現了周恩來給他講的沙漠上的那片綠洲。他把自己想象成那個給手杖澆水的小夥子,太苦了,但也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