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提醒。但賈母的“不是”,是不能深究的;鳳姐的“不是”,則又是冤枉的。以鳳姐的身份地位,怎麼能提醒?而賈母的錯誤,又怎麼能揭發?鳳姐既不能喊冤會掃了賈母的面子,又不能認賬原本沒有錯誤,只好胡攪蠻纏。然而效果卻極好。不但賈母賺足了面子,連眾人也都“笑起來了”。大家都有不是,大家又都有面子。倘若不是碰上這群面子精,哪有這樣的好事?
當然,要玩這種“面子遊戲”,也得大家都有眼色,懂得“遊戲規則”才行。比如賈母要寶玉跪下替她賠罪時,王夫人就較不得真。一較真,就麻煩了:你犯的錯誤,憑什麼要我兒子來認賬?同樣,當一個人對我們說“對不起”時,我們也不能當真去丈量一下,看看他的面子到底有多大,和我們的面子是“對得起”還是“對不起”。實際上,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對不起”時,他並不認為自己的面子當真就比對方小。當真比對方小,說“對不起”就沒意義了。所以,說“對不起”,並不吃虧,至少也能確證自己的面子其實並不太小。相反,如果說了“對不起”,對方還不依不饒,則衝突就會升級。因為這意味著對方並不承認大家面子一樣大。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義”。你既然不肯承認我說“對不起”是謙虛,是客氣,是自貶,是給你面子,那就只好去證明你的面子原本就和我不一個量級,我對你的傷害原本就理所當然了。
<strong>補償之法</strong>
賠償是別人的事。別人傷害了咱們,當然歸別人來賠。不過這也得對方的傷害乃是無意且傷害程度不大才行。如果對方的傷害是故意的,他就不會賠;如果傷得太重,也賠不起;如果那面子竟然是自己丟的,當然就更沒有人來管。所有這些情況,都只能由丟面子者自己去設法尋求補償。
補償也包括兩種:“自補”與“他補”。
所謂“自補”,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從自己這裡把面子撈回來,其原則可以具體表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