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技術。
據說,當時要求的射箭技術共有五種,即白矢、參連、剡注、襄尺和井儀等五種。
各種射術都有要求,如白矢指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
參連,指前放一箭,後三箭連續而去,要求箭箭相連等。
御指的是駕車的技術。
據說也要求達到五種技術,即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至於這些要求形象具體描述一遍,實在有點複雜,這裡也就不抖書包了,因為實在抖不動了。
我們想象一下現在考駕照的那些規定動作吧,什麼過龍門、單槓雙槓、繞大餅等等,估計差不多。
從六藝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學習真的是文武均要學,而且文理藝兼備。
看來,古時當一個貴族的孩子,不容易。
所以奉勸每天羨慕著電視劇裡那些王公大臣青年才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別看那些貴族青年不愁吃、不愁穿,高官有做大馬有騎,貌似只需要泡泡美媚喝喝酒,那都是來之不易的。
你看,他們的學習和成長之路,艱辛吧?
從這些學習內容來看,很顯然,關於文的方面,應該是小學時的重點,所以可以在城內宮外組織。
而武的方面,天天要練射箭,比賽,跑馬駕車等,如果再放在城內,就不合適了。
尤其是宮外旁邊,吵也吵死,天子王公諸侯大臣還怎麼辦公,怎麼休息?
於是,配合大學的,就必須有專門的練武場,即校場。
現在我們最熟悉的學習場所是學校,其實學校這詞,就與這個校場有關。
學校的校,就是練武的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