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祖(一) (第12/17頁)
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制,冒闢疆供奉於密室追悼所用。所謂"墓門深更阻侯門",言冒闢疆"欲吊"墓門亦不可得,因為陵寢重地,尋常百姓所不能到。這是"阻侯門"三字的正解。
此外還有許多證據,指出端敬就是董小宛;這些證據,可分消極與積極兩方面來考證。所謂消極的證據是,要證明董小宛未死;積極的證據是,董小宛不但未死,且已入宮承寵。茲再如舉一證,先言消極的證據,仍以釋"墓門"之謎為主。
陳其年《婦人集》記董小宛,有冒闢疆晚輩作注,下引之文,括弧內即為註釋:
秦淮董姬字小宛,才色擅一時,後歸如皋冒推官名襄;明秀溫惠,與推官雅稱。居豔月樓,集古今閨幃軼事為一書,名曰《奩豔》。王吏部撰《朱鳥逸史》,往往津逮之。姬後夭,葬影梅庵旁,張明弼揭陽為傳,吳綺兵曹為誄,詳載《影梅庵憶語》中。
這段文與註釋,驟看了無異處,但既知端敬即董小宛,便知作者與注者,下筆之際,皆別有機杼。
先說原文:第一,不著董小宛及冒闢疆的名字;第二,特意用冒闢疆在清朝徵辟而未就的"推官"一官銜;第三,不言"水繪",不言"影梅",而用"豔月樓",凡此皆有所諱。易言之,即不願讀者知此文的董與冒,即為董小宛、冒闢疆。
其次,注者欲明本事,自非注出名字不可;但又恐被禍,因而加上一句"姬後夭,葬影梅庵旁"。二十七歲而歿,不得謂夭;端敬三十四歲而歿,更不得謂之夭,特用一"夭"字者,希望導致讀者產生一錯誤的印象:"董姬"不過一雛姬而已。
說"葬於影梅庵"更為欲蓋彌彰,用意在抵消吳梅村的"墓門深更阻侯門",而同時暗示董小宛根本非葬於影梅庵。一義雙訓,原是中國文字運用的最高技巧,對淺薄者深恐其輾轉傳聞,隨意附會,致肇巨禍,故以簡單一句話,表明葬於孝陵的端敬非董小宛;對智者而言,既葬於影梅庵,別置廬墓亦可,何致有"墓門深更阻侯門"之嘆?但既知其隱衷,必知其輕重,輕則無事,重則有門戶之禍,自然心有丘壑,不致信口雌黃。
庚申除夕,讀冒闢疆《同人集》至破曉,既喜且惑。喜則從吳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