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保定府,直隸巡撫府。
“賑災行署的相公們,換上內廷所制四方平定巾、儒袍以後,看上去就是不一樣,和先前的變化真大。”
“誰說不是啊,聽說這身服飾啊,乃天子所定下的規格,非賑災行署的生員和讀書人,不可穿戴。”
“豈止是這般啊,像最前列的那十幾位相公,所穿那身天藍袍,非得天子認可,是穿不了的。”
聚在府衙外的一些吏員,瞧見直隸賑災行署的生員和讀書人,不斷從各處趕到府衙正門前集結,小聲的議論著。
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方以智,陳子龍,夏允彝,李巖、宋獻策、牛金星、顧君恩、堵胤錫這批賑災行署吏員,一個個昂首而立,等候著其他同窗趕來集結。
願意放下身段,讀書人的驕傲,進賑災行署這一特設機構,在大明地方基層真正做些事情。
或許在錢財和名望方面,得不到任何好處,不過在其他方面,崇禎皇帝卻用各種方式,叫這些能吃苦,願意留下來的群體,得到精神上的昇華。
空談誤國者。
泛泛其談者。
並非崇禎皇帝所想要。
想讓大明實現撥亂反正,就需要一批批信念堅定的良才,在大明各地做各種事情,這般才能帶來改變。
大明龐大的讀書人群體,尤其是年輕一代中,或許出身不同,或許觀念不同,或許師承不同,不過這些對崇禎皇帝來說都不重要。
什麼最重要?
能夠放下面子,進賑災行署為吏,願意在地方基層去做事,經受各種磨礪,並堅持下來的那批青年才俊,才是崇禎皇帝所想要的。
看似很簡單的篩選,可不管是哪一層篩選,對當代的大明讀書人而言,都是一次次艱難的抉擇。
讀書人清高,不願做卑賤之事,這是大明的現狀。
好在大明讀書人群體,很是龐大。
龐大到崇禎皇帝能用這種層層初篩的方式,留下一批批年限不同的人才,以賑災行署這一機構,籌建起另一套人才隊伍。
“直隸賑災行署,所召士子會議,應到137人,實到137人。”閻應元手捧名冊,神情正色道:“現宣佈士子會議如期召開,請諸君……即刻隨閻某進府衙,參會!”
“喏!”
陳明遇、馮厚敦,方以智,陳子龍,夏允彝,李巖、宋獻策、牛金星、顧君恩、堵胤錫這幫行署吏員,紛紛拱手作揖道。
盧象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