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指程、應4月25日通電全國,撮要公佈宋案證據一事。“公佈文電”指政府方面,袁、趙於4月28日發表“勘電”等事。“趙辭職呈文”當指前文所引趙呈請解職文稿。由張國淦所記可知,袁曾考慮接受梁士詒的建議,同意趙秉鈞辭職,以應對國民黨和輿論攻擊,但在有人提出“漢殺晁錯,不能止吳濞之兵”後,袁決定收回成命。由於外界普遍將趙秉鈞視為袁世凱心腹,並且當時袁世凱事實上也已受到攻擊,“漢殺晁錯,不能止吳濞之兵”一說顯然觸動了袁世凱。袁讓段祺瑞代理國務總理,卻未準趙免官之請,而是給假15日,令其調養身體,用心十分明顯:一方面做出姿態,以緩和國民黨及輿論攻擊,另一方面繼續讓趙秉鈞充當“擋箭牌”。只要趙秉鈞不免職,袁世凱就多一重“防火牆”。原本擔心袁世凱會犧牲自己的趙秉鈞此刻大概也明白袁的用意,知道自己對袁世凱還有用,但心裡總是不舒服。故有報道雲:“趙自遷三海後,終日吞雲吐霧,忽曰:我老夫老妻,落此下場,實不甘心。”[100]5月15日,趙秉鈞以“病體依然”,呈請續假15日,獲得袁世凱批准。[101]6月3日,趙秉鈞以“病體仍未就痊”,第二次呈請續假15日,又獲得批准。[102]進入6月中旬後,宋案對袁、趙的衝擊漸弱,心力交瘁的趙秉鈞於6月16日再次呈請“準免國務總理、內務總長本官,遴員繼任”,但袁世凱仍不同意,批以“再給假半月,安心調治,所請免官之處,仍毋庸議”。[103]7月12日,“二次革命”爆發,袁世凱與國民黨人徹底決裂,趙秉鈞完全失去“擋箭牌”作用,袁這才於7月16日同意免去趙秉鈞國務總理、內務總長本官。此時的袁世凱對趙秉鈞應當是既感激,又愧疚,因此隔天便任命趙秉鈞為“步軍統領兼管理京師巡警事務”。12月16日,又委趙以直隸都督重任。1914年2月27日趙病卒任上。
由以上敘述可知,從刺宋案發生直至“二次革命”爆發的三個多月中,趙秉鈞幾乎一直在要求辭職或免職,但每一次都被袁世凱拒絕,並遭到袁世凱周圍多數人反對。一些輿論對於趙秉鈞堅欲辭職,也從一開就持反對論調。如《亞細亞日報》專門刊登社說,對聞聽趙秉鈞決意提出辭表,表示“較聞暗殺宋教仁訊息之傳來,尤為震駭”,認為“宋君為社會中之個人,其被暗殺亦為通常習聞之事,即極其關係之重大,不過為政黨中重要分子與有學識之一人材”,“若因社會上殺一個人而總理辭職,則吾未之前聞;即殺一政黨中人與有學識之人材,而總理辭職,吾人未之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