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召 (第9/28頁)
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法想象可能的實際結果,無法想象這件事情可能會發生的一切,因為,單是這件事情在他心中所引起的直接震盪和迴響,已經使他忙得不可開交了。就像一株一直在靜靜悄悄、斷斷續續發展之中的幼苗,在某個不可思議的時刻忽然悟到成長的法則,而開始努力趨向生命圓成的目標一樣。這個孩子亦然,一經法師點化之後,便開始迅速而又急切地將他的精神聚集、收攏起來。他感到自己改變了,長大了;他感到自己與世界之間已經有了新的張力和新的諧和關係了。如今,在音樂、拉丁文,以及數學方面,他有時可以做遠非他的同年同班同學所可做到的功課了。有時候,他覺得他可以達到任何目標了。在另一些時候,他又可以忘懷一切而以一種新的柔順做起白日夢來,乃至隨流蕩漾,諦聽風聲雨響,凝視花心的嫩蕊或河上的流水,不求甚解地、不加分別地,消失於同情、好奇、求悟的渴望之中,從他本身的自我遊離開來,趨向另一個自我,趨向另一個世界,趨向那奧秘而又神聖,痛苦而又可愛的現象世界的神遊境界。
約瑟·克尼克的感召,就這樣從內部展開,而後朝向會合和肯定自我與世界的方面生長,終而得到完全純淨的發展。他透過了它的每一個階段,備嘗了它的喜悅和焦慮。這個昇華的歷程向它的終點前進,沒有受到頓悟和草率的障蔽。他的這種進步是每一個高貴心靈的典型發展;學習與成長互相調和,內在的自我與外在的世界以同樣的步調彼此趨近。這個孩子到了這些發展的終點之後,終於明白了他的處境和未來的命運。他體會到他的老師們待他有如同事,甚至待他像隨時皆會告辭的貴賓;他體會到他的同學們對他既羨慕又嫉妒,對他敬而遠之,甚或疑忌不信。現在,他的一些對頭開始公開嘲弄他、憎惡他了,而他不但亦感到自己逐漸與老友分離了,同時也覺得他們亦在棄他而去了。但到此時,這個分離與孤立的歷程亦已在他心中完成了。他的感覺已經教他逐漸將老師們視為同仁而非上級了;他的老友成了送行的臨時伴侶,如今也要留步了。他在學校和鎮市裡已不再有處身同輩或同等之人之中的感覺了。他已不再有可立足的地方可待了。他所知道的每一樣東西,都滲入了一種潛在的死亡、一種虛妄的溶媒、一種屬於過去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了一種暫時將就的東西,就像一件已經不再合身的破舊衣衫一樣。而當他待在拉丁學校的時間快要終了之時,由於逐漸成長而超出這個心愛的和諧故鄉,由於不再適合於他而不得不委棄這種生活之道,活在即將離去的這種邊緣之上,對他而言,雖在離情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