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讓他們先安定踏實下來,迴歸正常的生活節奏,順便在荀家氣氛下薰陶禮儀和組織紀律。沒想到阿姊卻放在心上,知道他交過他們一些字和禮儀,便三不五時教一教他們。
所以此時,站在他面前的,是一群乾淨、整齊、識禮規矩的少年和孩童。
他真得好好感謝阿姊。
雖說也偶爾教一教荀家孩子,但這些孩童,荀柔準備換一個教法。他願稱之為實踐教學2.0版,區別於,教劉辯的1.0版花架子。
天寒沒有食蔬,他帶著這群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磨豆做豆腐。
豆腐這種美食,早在兩百年前西漢,就被髮明出來,但由於製作工藝複雜,或者說,東漢時期的民間,還沒有多餘的勞動資源浪費在加工食物,僅使之更美味上,故而還只是上流社會食物,未得到普及。
所以,當他說起,大多數孩子,並不知道豆腐是什麼。
“這是一種美味的豆制食物,雪白細膩,綿滑如脂,輕白如雪,食之如有肉味。”荀柔抱著軟軟的小侄女荀襄,身邊侄兒荀欷抱著,他家頤養天年的老兔子,嚼乾草嚼得目空一切。
他哥和嫂嫂也是心大,居然將兩個小侄也丟給他。
一聲清晰響亮的吸口水聲,在孩子群中響起。
荀柔微微一笑,用筆沾了墨,捏著荀襄的手,在木板上寫下“豆腐”二字,然後將板豎起來。
“此物三百年前,由前漢淮南王發明。其人在煉丹之時,不甚將石膏粉倒入豆漿,水中凝結出如霧如花的白色絲絮。淮南王以為這是豆漿腐壞,沒想到這種白色絮物,綿軟可口,大出所料。他驚訝之後,也覺得有趣湊巧,故以豆腐名之。”
“大家應都見過,家中若有肉,當懸於樑上,置於通風之處,若將肉堆積在室內,置之於地,則肉必壞爛,腐之一字,其意正是變壞變爛。”
“然字意如此,豆腐二字,連在一處,卻絕非腐壞之意,成為一個好詞。”
“淮南王制仙丹不成,誤打誤撞,製出美食,的確巧合。然雖名巧合,非其人也未必有此成。
門口冒出一個,荀氏特有的清秀可愛的小腦袋。
荀柔看了一眼,又望向一院子懵懂眼神,微微一笑,“有人,若礙於陳見,見豆漿凝絮,以為腐壞,就不細心觀察,則不能發現其並未腐壞酸敗,若觀察之後,不加好奇之心、探索之心,不大膽嘗試,則不知其美味。若嘗試之後,不落筆記錄為文,則後世不可知。”
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