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伸出兩隻腦袋。
“聖人有言格物在先,方能致知,致知之要在於誠意,正心不移方能誠意。學以格物為始,今日格物則從製作豆腐開始吧。”
荀柔終於忍住笑,向外面的小蘑菇頭招招手。
於是
門後一拖一拽,禮儀端方的走出三個小豆丁。
當然,真的儀態端莊的小朋友,是不會這樣探頭,也不會呼啦啦跑過來。
荀柔摸摸領頭的小朋友,他有一雙肖似其父的幽黑雙瞳,臉頰卻圓潤,組合在一起,有種乖巧呆萌的可愛。
正是親爹已然包袱款款去往雒陽,如今成為留守兒童的荀緝。
“叔祖。”荀緝乖乖行禮,抬起頭來,“是祖父讓我來的。”
他口中祖父,正是荀攸的叔父荀衢,荀攸自幼由其養大,與親父子無疑。
荀衢當年喜歡喝得醉醺醺唱《長鋏歸來》,家中如何勸導都不願少飲,如今開了黨錮,他卻多病纏身,家裡如何也不讓他出仕,他親兒子荀祈,為了防止親爹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被郡中徵辟都不敢去,就守家裡。
“叔祖。”他身旁的荀仹,小小圓臉靦腆緋紅,偷偷打量荀柔,乃是荀祈之子。
“阿叔。”最後一個,卻是他家隔壁七兄荀宜的小兒子荀錚,小朋友頂著一張肖似其父,仙氣飄飄的臉蛋,卻得了這麼一個,一敲一響,鐵骨錚錚的名字。
他宜兄,果然是不走尋常路。
來都來了,自然要招待,荀柔讓小朋友自己去拿一隻盞,給他們一人倒一盞蜜水,除此之外,就和其他孩童一樣的待遇,有活幫忙一起。
院中閒置已久的石磨,用清水沖洗乾淨,顯露出灰白細膩的本色。
此時北方多用碾,這石磨還是荀柔小時候,向父親撒嬌,找行商專門帶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