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東諸郡亦遭蝗災,荊州糧價飛漲,由其道路通達,不需抬價早比益州還長得高。
他放棄了從荊州購換糧食,幸好開闢出隴右市場,給河東布帛另外出路,而一直負責銷售置換渠道的堂兄,則被他緊急調來益州幫忙。
在金融上他已經荒廢很多年,能提出大概方向,但具體怎麼操作才能不虧本,必需要專業人士。
“應該……等不了多久了。”且不說小規模的糧商是否會動搖,去漢中的使者,也該帶回訊息。
荀宜淡淡看他一眼,將案上微冒白氣得木椀推過去,“已晾涼了。”
“……是。”他又不是三歲小孩,才不會躲藥好嘛,“之後益州貨殖往來,全交給七兄主持,阿平隨我回長安,阿音帶兵留守,維持諸族關係,旦有事,你吩咐於她。”
“明白。”荀宜把椀又向他推進三寸。
……
“可見得城外那軍營已添至千頭犛牛?聽說營寨中新紮下帳篷都填滿了!”
“誰知那些山裡土人居然有這麼多糧!”
“一隊不過百人而已,山上那幾家這回怎都如此無能?莫非嫌錢少?”
“荀氏也僱土人護衛,山上少鹽,一石鹽能僱五個青壯,他們又捨得撫卹,死一人給帛三匹,土人再無不願,都願效死。”
“這般胡鬧耗費人力財物,一石糧豈止值三千?既如此闊綽,還不如當初答應我等。”
“誰說不是。”
“聽說太尉還收了許多蜀錦、金銀器、丹砂、鹽鐵之類……這般算來,未必虧本吧……”也不知誰輕輕說了一句。
方才還討論得熱鬧的眾糧商,於是一默。
在益州,誰家要有個幾百人能翻山越嶺的商隊,都能財源廣進,而太尉荀含光足足領了一萬人。
“聽說,還將那個女人……送去漢中。”又有一人輕輕道,“漢中倉庫盈滿,若是兩邊交易……”
商家訊息靈通,聚會之人大多早就知曉這些訊息,各自心中也都估算過出納盈虧。
此時說出來,自是有人按捺不住。
在別地的豪族都以屯糧保值當錢,但在益州,屯鹽、屯銅鐵,屯金銀,卻實在少人屯糧,益州的糧食,要賣出去才值錢,在本地叫不上價。
百姓隨便上山下水,就夠裹腹,價高了便無人買。
好些糧商致富,也是這些年依靠朝廷大筆採買。
“漢廷向來不善益州,輸糧抽役,未曾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