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觀影二 (第1/5頁)
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煮鹽挑豬開始的火腿製作過程,看的大家目不轉睛。
家裡就養豬的人看到那黑黑的高原豬眼睛都直了,還以為後世都是大白豬,沒有土豬了呢,原來雲南那邊還有 ,一個個也是又黑又肥,胖墩墩,看著就討喜。
就是做火腿的過程,看明白了也學不來。
別看旁白說的簡單,只是把新制出的諾鄧鹽覆蓋在火腿上反覆揉壓,但片子里人家兒子也說要靠悟性,他做了十年都比不上他爹。
當然,這不是學不來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費鹽,
那白花花的鹽粒在火腿上蓋著厚厚一層,無論是下面的大豬腿肉還是上面的厚厚鹽層,都看得人捨不得挪開眼睛。
[十月的湖北,如果不是周圍的樹林的存在,落日餘暉下的湖面和天空都快連成一片。
趁著湖水下降的,人們穿上工作服,划著小船去採藕。]
有愛美景的人感嘆:“這拍的太好看了……”
落日下的連片湖泊,凌晨時分夜色朦朧下撐舟的人群,小船前進時盪漾開的水波……
這些景色都拍的極好,聲音也收的好,連船劃開時的水波聲都清晰可聞,讓人都能聞到水面上的溼潤氣息。
內容、鏡頭、臺詞、顏色……之前只是覺得電影拍攝總是比電視看著要更好些,現在才發現光是紀錄片,也都有水平高低之分,
乾旱少雨,大湖都沒有的地方,當地人大江大河都沒見過呢,更別說水澤鄉的湖泊了。
一開始見這群人凌晨划船還覺得好玩,看他們到了都是枯葉殘荷的淤泥地裡也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麼,直到這群人拿起工具,彎腰開始挖淤泥,挖出了長長的植物根莖。
旁白介紹說這是水裡的一種高產蔬菜,沒見過蓮藕的人在想這是後世的高產,還是一直就高產。
辛苦挖藕的年輕人面對鏡頭也不羞澀,用帶著點家鄉口音的普通話說這是個要身體的辛苦活,也很自豪家裡蓋房子、送孩子唸書的錢都是自己挖藕掙的。
看了他們挖藕過程,農業社會的人對這個‘辛苦活’很是認可。
淤泥地不比平地,光是走在裡面,每一下都要把腿拔進拔出,移動困難;挖藕的過程要彎腰挖泥,然後用手找到藕在哪裡,摸清楚它的走勢長度,小心整根取出,清理淤泥。
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能讓藕斷了,那樣不止賣相差了,還會灌進淤泥,裡面難清理更不好賣。
光這個大湖,就有三百個職業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