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兩國合兵 (第1/7頁)
明月共舉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員缺口這個問題,老生常談了。
從去年平定三府開始,陸淵就一直受這個問題困擾。
如今一年多過去,這個問題依舊得不到解決,弄到此時,成了他開國的拖累。
不過好在如今朝廷冊封他為長沙王,正式得以開國,原本的名分問題解決了,這事也就好辦了。
因此聽到孫思文的話後,陸淵此時便道:“科舉之事,等我接受冊封,開國之後,便會下詔。在國境之內,廣開恩科,以此選拔官員。
至於如今朝廷中樞所缺之官,各部各司所缺主事,可挑選地方精幹之官入職,先行搭建起各部司框架。
他們離去之後,所缺官員,地方再行提拔。
先把朝廷和地方府縣的框架搭起來,安排好各部各司、各府各縣主官,維持上下運轉。
剩下所缺之基層做事之官,等開了科舉,再有那些新官去充任。”
選拔官員,對於此時的陸淵來說,算是最好解決的事情了。
只需開個科舉,自然有那以千百計的秀才舉人,如魚歸海一般,湧來為他效命。
然而聽完陸淵的話,孫思文卻沒那麼樂觀,而是略帶愁苦道:“大王,新開科舉,這是可以解決用官之缺。可如今我洞庭郡內,歷經多年戰亂,地方疲憊,百姓流失。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生民飢飽生存,尚且艱難,又何談讀書了。
這些日來,臣查閱地方送上來的籍冊文書。
清點過後,發現如今四年喪亂下來,我洞庭舉郡之內,江南九府之地,地方有秀才功名者,不過兩千三百餘。
就這點秀才生員,面對多達一千七百餘的官員缺口,根本不足以用事。”
陸淵聽到這話,也不由大感頭痛,然後問道:“洞庭郡士子如此之少,往年何以維持那麼龐大的官員?”
孫思文答道:“我大越諸郡,除了臨海、豫章兩郡之外,其它各郡,歷來文風不盛。往常時候,朝廷多是選拔臨海、豫章兩郡士子,以分派往各郡為官。
就如臣,當初考中舉人之後,便從豫章郡分派到了洞庭郡。
而似臣這等臨海、豫章兩郡的籍貫的官員,足足佔據了大越各郡官員半數。剩下半數,才是由其它六郡士子充任。
如今大王建立新國,郡內那些臨海、豫章兩郡籍貫的官員,多有棄官而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