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各方對其最為有利,刺宋則對其最為不利,實屬不智行為,趙久歷官場風濤,豈能不知。
正因為趙秉鈞對於洪欲殺宋全然不知,因此在獲知宋被刺訊息後極感意外。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曾記述趙獲知訊息時的第一反應道:
民國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國務院正開國務會議……國會選舉事務局長顧鰲突進會議室,向趙總理報告“前門車站得上海來電,宋教仁昨晚在滬車站被人槍擊,傷重,恐難救”云云。(宋之被刺,北京得信以車站電報為最早。)總理大驚變色,當即離座,環繞會議長桌數次,自言自語:“人若說我打死宋教仁,豈不是我賣友,那能算人?”各總長相顧,均未發言。少頃,府中電請總理,總理即倉皇去府。[201]
趙秉鈞既未參與謀劃殺宋,何以在獲悉宋被刺後,第一反應是擔憂“人若說我打死宋教仁”云云?原因就在他曾被捲入應、洪構陷“孫黃宋”計劃,而該計劃一直沒有結果,因此,趙很自然會想到是洪、應在構陷計劃失敗的情況下對宋下了毒手。而洪是自己的秘書,洪、應所用“應密電本”又為他所送。如此一來,趙便擔心自己會遭受牽連,以致不由自主流露了出來。
然而,趙秉鈞畢竟沒有參與謀殺,因此他很快便冷靜下來。當參議院議長吳景濂去見他時,“趙神色自若,並述伊與宋交情甚厚,宋出京時,伊尚贈川資三萬元,今遭此變,殊深惋惜”。[202]而當譚人鳳問他:“鈍初被刺事,外間議論,君聞之乎?”趙亦坦然應之曰:“外間議論,我不與辯,久後自當水落石出也。請先生靜待,勿惑浮言。”[203]當然,趙本人並沒有靜待“水落石出”,而是採取了堅決要求辭職,赴滬與兇手對質的策略,以求自證清白。而當傳言越來越兇,特別是應宅所獲證據公佈之後,趙也不得不“自辯”,這便有了“勘電”的發表。只是辭職也好,發表“勘電”也罷,趙並不能自行做主,其背後皆有袁在發揮作用,因此,世人對趙之誤解也就無由解開。
<hr/>
[1]《第二十九件 洪述祖寄應夔丞信二紙》(1913年2月4日),《前農林總長宋教仁被刺案內應夔丞家搜獲函電檔案檢查報告》,第24頁。
[2]血兒:《駁趙秉鈞之通電·鐵證如山尚可掩飾耶》(二續),《民立報》1913年5月4日,第2頁。
[3]《致武昌黎副總統各省都督民政長電》(4月28日),1913年油印件,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第174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