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年12月29日“應君領子不甚接頭”一函進行解釋,卻忽然又講到應夔丞1913年3月20日派朱蔭榛赴京領取津貼之事,顯然是因這兩件均系應夔丞領取津貼之事,因而混為一談了。在經過1912年底至1913年初應夔丞領取首筆津貼的波折之後,趙秉鈞對於大總統特准每月給予應夔丞2000元津貼的原委應該已經瞭解,因此,“勘電”底稿所言“本總理不知底裡”云云,並非實話,用以解釋1912年12月29日“應君領子不甚接頭”一函也不具說服力。因此,“勘電”正式發出時,刪除了“故面稱每月非有三千元津貼……至上月廿四日”共50字,改為“由程都督電請中央每月津貼弍千元,大總統照準”共20字。又刪除“派□□□齎文及印領到京”共11字,以及“不知底裡,且又未奉大總統口令,無從核發”共17字,從而使電文符合1912年10月事情緣起時的情況(即1912年10月16日程德全任命應夔丞為江蘇駐滬巡查長,並電請中央給應每月2000元津貼)。不過,正式發出的“勘電”沒有將底稿中的“至今應之公文、印領尚存國務院,有案可查也”一句刪除,而這句中所謂“應之公文、印領”顯然是指1913年3月20日朱蔭榛去北京領款時留下的。“勘電”瞞天過海,移花接木,無非是要證明“應君領子不甚接頭”是關於應夔丞領取津貼之事,而非其他機密之事。前引徐血兒所言謂:“若現存國務院之公文、印領,或與此所謂‘領字’並非一物,蓋於趙謂‘仍一手經理’語,可以證明其非一次也。”雖然徐血兒對“仍一手經理”理解有誤,但他卻歪打正著,險些看出“勘電”的破綻。至於徐血兒說“應巡緝長事當屬內務部管轄,何以公文、印領乃存國務院,亦是疑竇”,其實不難解釋,因收撫共進會並給應夔丞津貼乃大總統特准,並非發自內務部,因此應夔丞領款首先是向總統府投遞公文、印領,而後由總統府交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趙秉鈞辦理。
綜上,所謂“與總統說明才行”,是指趙秉鈞要洪述祖就應夔丞領取每月2000元津貼一事“與總統說明才行”,並非國民黨人所謂“極機密、極重要之事”,更與殺宋風馬牛不相及。同時,透過“勘電”底稿和定稿之間的差異,不但可以證明國民黨人對趙秉鈞的批駁純屬誤會,還透露出一個重大資訊,即袁世凱和趙秉鈞的關係並不像一般所以為的那樣緊密。與袁世凱幕僚楊度交往甚密的陸鴻逵在給袁思亮的信中談及當時袁世凱獨攬大權時曾說:“其救國不足,其維持個人之權利,雖以弟之立於反對之地位者,亦不能